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河源县工委,河源县首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在国民党眼皮下,控制了区署政权
发布日期:2021-07-12 11:40:19 来源:本网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东江特委领导成员之一饶彰风

叶潭儒步村中和堂外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欧阳氏家族涌现了6名共产党员。

叶潭缵修学校,曾是中共河源县委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

  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39年8月,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受中共东江特委领导。河源县工委干了一件特别漂亮的事——控制了河源县第四区政权,而且在现在的源城区尤其是东源县境内,播撒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些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后来解放河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江特委在河源县

  1939年春夏间,中共东江特委成立后,河源县的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

  东江特委成立之前,东莞、博罗成立了县委,海陆丰和宝安也成立了县工委,紫金、惠阳成立了中心支部。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要利用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到处组织自卫军”的指示,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东江、琼崖两个地区,建立东南、西南、东江特委,省委领导李大林、尹林平、梁广分别到西江、东江和香港开展工作。

  当时,尹林平和省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饶彰风、中央陕北公学秘书长饶卫华,到河源县城的东江书店,“搭起了东江特委的架子”。但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河源县城,东江书店亦遭到破坏。当时县城尚无中共党组织,不利于开展工作,后来就搬到紫金古竹(张杰《东江地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

  东江特委成立地点,究竟是在河源县城还是紫金古竹?市区两纵老战士联谊会副会长陈速影曾仔细查阅原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青委饶璜湘、妇委余慧(尹林平夫人)所写的回忆录,认为东江特委是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县城成立的。

  尹林平在《河源一些情况的回忆》中说:“我和饶彰风、余慧、张桂芳4个人,从南雄出发,经过‘三南’(指江西定南、龙南、全南),1939年1月1日到达和平县城……后来走到龙川……接着到了五华……我也去了一次皇华中学,然后到达河源……不久,我到了香港找廖承志……我回来后就成立了东江特委,那是1939年4月20日。”

  饶璜湘在《抗战时期河源的斗争》回忆录写到:“1939年春在河源建立了东江特委……1939年夏,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东江特委由河源县城搬迁到紫金古竹。”

  2011年8月10日,陈速影致信余慧,询问东江特委成立的时间、地点。同月20日,余慧复信说:“根据我的记忆,东江特委在1939年4月20日成立,地点在河源县城。可参考有关人士的回忆录。当时东江特委机关在河源县城,机关下面开了一间书店,我们住在二楼,并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因为当时日本飞机经常来轰炸,东江特委认为不安全,所以我们搬去了紫金古竹。”

  陈速影说,特委开办的书店店名为“东江书店”,在太平路(街),由张持平(张廉光)负责,经营进步书报。陈速影介绍,广东省委组织和领导的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东江区队(简称抗先队)60多人于1938年12月来到河源县城,抗先队的合法公开名称是“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战时工作队”。1939年4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五分团(简称东团)30多人也来到河源县城。抗先队和东团都是抗日救亡运动团体,尹林平等特委领导经常到抗先队、东团指导布置工作,是掩护东江特委成立、活动的“挡箭牌”。

  由此,陈速影认为,东江特委是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县城成立的。因日机不断侵袭河源县城,东江书店在空袭中有所毁坏,东江特委即迁往紫金古竹。

  但亦有资料显示,东江特委是在紫金古竹成立。

  古竹位于紫金西北,东江中游东岸,与河源、博罗、惠阳等县隔江相望,政治条件、地理环境、群众基础都十分有利于共产党机关驻扎。1938年冬,为协助东江特委在古竹筹备党代会和开展工作,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前身)总队长曾生,派遣第二小队队长黎孟持(古竹人)带领10多人的工作组回乡,成立中共紫金临时工作委员会,着手筹备东江党代会的召开。

  《中共东江地方史》《中共惠阳地区组织史资料》《中共河源县地方史》《中共紫金县地方史》《中共龙川县地方史》等多种资料显示,1939年2月,农历元宵节当天,东江党代会在古竹黎两安书房(陈家祠新书房)召开,15个县的党代表参加了会议,延安警备区参谋长梁鸿钧亦到会。会上正式成立中共东江特委,尹林平为特委书记,饶卫华、饶彰风分别为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同为特委常委。委员有郑金、张直心,候补委员李健行,妇委由陈婉聪、余慧负责,青委由张持平负责。5月,饶璜湘调来后,由他任青委书记,1940年初,增选黄宇、李健行为委员,管辖增城、龙门、博罗、海丰、陆丰、紫金、河源、五华、连平、和平、龙川、新丰等县党组织,不久后增辖惠阳、东莞、宝安等县。

  东江特委的成立,使得东江流域的党组织发展迅速。特委任命了一批县委书记,健全了所属各县县委的班子,使各级党的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壮大。

  东江特委采取秘密和公开的方式开展各项革命工作,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1940年8月,尹林平奉命离开古竹,奔赴抗日前线,担任中共前东特委领导,而东江特委日常工作则由饶彰风主持。

  1941年3月,广东省委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正式撤销东江特委,成立后东特委。至此,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便由后东特委领导。

  革命的烈火在河源熊熊燃烧

  正是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抗先队党支部在河源积极发展党员,重建河源县党组织。1939年6月,建立了河源县城支部,8月,成立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党委领导机关,受东江特委领导,书记李光中,组织委员黄英(即黄可夫),宣传委员林耀族,委员吴逸民、黄淑义(女),下辖蓝能区委和城镇支部。

  抗日烽火中,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抗先队等组织在东江地区一边宣传抗战,一边秘密发展党组织,产生了很大影响,引起了国民党东江当局的警觉与关注。1939年三四月间,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司令李汉魂撤换了一批“左倾”的县长和县党部书记长。在河源,县长黄秉勋因为支持抗先队和东团第五分团的活动而被撤换,接替他的是吴式均。吴式均一上台,就开始监视和限制共产党领导的各项抗日救亡运动。

  河源县工委成立后,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抗先队活动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一般不开展大型活动;东团第五分团,改称东团河源队,以农村为主要活动基地。同时,河源县工委将未暴露身份的党员隐蔽起来,已暴露身份的党员陆续转移到外地活动,并在河源县城开办“义合”布店,由未暴露身份的党员冯松、钟莹、姚和生等人经营,作为抗先队东江区队办事处的秘密活动据点。

  在这股由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反共潮流下,中共东江特委宣传部部长饶彰风以及其他特委成员张持平、余慧、黄英也先后撤离河源。

  中共东江特委指示抗先队、东团队员分散到各地乡村活动,与群众一起建立读书会、兄弟会、姐妹会等组织;另有一部分队员则以合法经商方式,建立地下联络点,继续坚持斗争。

  河源县工委在蓝溪乡建立鞋业合作社,张余元为总经理,以经营鞋业为主,掩护河源县工委开展各种活动;在能溪乡建立民众合作社,刘瑞廷为经理,经营日用品和副食品为主。这两个合作社,既是党组织的联络点,又为党组织筹措了活动经费。能溪、蓝溪现属东源县,在东江特委、河源县工委领导下,抗先队、东团第五分团像播火者,在今源城区和东源县播下了无数的红色革命星星之火。这些星星之火,在后来解放河源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通操作猛如虎,河源第四区“红”了

  1940年,河源县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增设第四区,区署在灯塔,辖南湖、双江、西溪、涧头、顺天、灯塔、船塘、三河、上莞、漳溪、骆湖等12乡。灯塔交通位置重要,是河源、连平、和平、龙川四县交通交会点。中共河源县工委抓住行政区域调整时机,决定控制第四区政权。

  中共河源县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耀族的侄儿林鸿衍(中共党员),与当时国民党河源县长吴式均是军校同学,利用这一关系,林耀族取得吴式均的同意,并由吴委派林鸿衍出任灯塔区署区长。

  为加强控制灯塔区署的力量,中共东江特委又将博罗县联和抗日随军杀敌队副队长、共产党员曾瑞祥调到灯塔。因曾瑞祥与吴式均、林鸿衍同为军校同学,经林的推荐,吴式均委派曾瑞祥出任灯塔区署区员兼警察巡官。随后,河源县工委又派党员叶仕稳到区署当自治助理员。林、曾、叶三人组成党小组,由曾瑞祥任组长,与中共船塘区委书记张其初及林耀族单线联系。

  根据饶彰风的指示,张其初接替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船塘的负责人叶茂的工作,其公开身份是三河的流洞小学教师。他以船塘为中心,开始进行党的地下活动,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党的区委会,并担任书记职务。

  中共河源县工委控制灯塔区政权后,接着设法控制和渗透基层政权,对船塘、三河、上莞等有共产党员活动的乡、村,对乡、保长人选进行摸底考察,设法选派思想开明进步、同情共产党的人士担任,或派遣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担任。

  如此一番运作之后,船塘、三河、上莞、曾田、漳溪、顺天等乡乡长,包括欧阳仲琴、张希仁、叶博征和陈宏龄等人,都是经过党组织考察,然后由第四区区署选送上报国民党河源县政府备案委任。

  由于区、乡政权基本上被共产党员控制,党组织的活动得到了保障,船塘、三河、上莞等乡普遍建立了群众组织,有的乡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拥护,不少群众因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叶潭儒步村,有个中和堂,在抗日战争时涌现出6名共产党员,他们是叔侄、姐妹、兄弟、兄妹、妯娌。1938年,中和堂青年欧阳源在父亲欧阳华浓和兄弟欧阳栓林等支持下,带头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抗先队,并于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思想的宣传下,以及欧阳源革命行动感召下,中和堂的欧阳诚、欧阳庚召、欧阳奎、钟五妹、刘勺斤积极参加抗先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并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夏,中共船塘区委准备在三河流洞小学召开会议,国民党河源当局探知后,即派军警前往围捕,企图一网打尽。曾祥瑞获此情报,连夜派员通知船塘区委书记张其初,让他们易地改期再行会议。因此,国民党军警扑了个空。

  整顿结束,河源县委成立

  1936年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造反共逆流。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都部署了党员、干部审查、教育工作,制定了基层党组织基因工作计划。在1939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初,中共东江特委作出审查党员、整顿党组织的决定,同时对各县党组织进行了调整。

  中共河源县工委于1940年1月至5月开展大规模的整党审干工作,以整顿在抗日高潮中迅速扩大的党组织,以认真慎重的态度清除在大发展中个别乘机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投机分子和特嫌人员。

  整党审干工作以审查干部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查出身和社会关系,查入党动机,查入党的思想意识,查工作表现;同时,对党员、干部进行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抗战形势教育、阶级教育、纪律教育、气节教育和秘密工作教育。

  经过整顿审查,极个别的嫌疑分子和叛变分子被清除,但中共河源县工委管辖范围内的党组织、党员人数并没有多大的减少。

  1940年5月,中共河源县工委的整顿和审查工作结束。但河西船塘地区党组织的整顿和审干工作直至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成立后才进行。

  1940年6月,根据中共东江特委指示,河源县党组织做了调查,撤销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河源县委员会,书记黄慈宽,驻地叶潭麦畲。同年9月,中共河源县委归属中共龙川中心县委领导。中共河源县委迁往叶潭儒步,缵修学校成县委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

  同月,因黄慈宽调离河源,中共河源县委再作调整,由蔡子培任书记,张华基任组织部部长,黄中强任宣传部部长,丘国章任统战部部长(兼管武装工作),关绮清为妇女委员,原直属中共东江特委的船塘区委划归中共河源县委统一领导。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地方史》《河源抗日烽火》《儒步丰碑》等)

  【历史档案】

  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领导人名录

  1939年8月—12月

  书记 李光中

  组织委员 黄英(即黄可夫)

  宣传委员 林耀族

  委员 吴逸民 黄淑义(女)

  下辖:蓝能区委和城镇支部

  1940年1月—6月

  书记 陈柏昌

  组织部部长 黄英(黄可夫)

  宣传部部长 刘成章

  驻地:蓝溪乡梅龙凹头

  下辖:蓝溪区委、能溪区委、崇伊中学支部


(转载  2021年7月11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