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军用过的火铳等武器
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紫金县在炮子乡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紫金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与海陆丰同期成立的全国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此后,全国各地才陆续建立苏维埃政权。因此,紫金苏维埃政府是全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之一。
1927年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什么叫苏维埃?有关史料介绍,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制度诞生于列宁领导的俄国。中共中央是共产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要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1927年8月9日,共产国际从俄国给中共发出指示:同意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
当年10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联席会议,提出土地革命应打倒地主,把农村中贫苦农民普遍发动起来;政权应归于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号召各级党组织领导工农群众起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所以,海陆惠紫一带,是最早执行这一指示的地区。
中共东江特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指示,在东江第三次武装大暴动胜利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27年11月11日、13日、18日,惠阳县(今惠东县)高潭区、汕尾市陆丰县、海丰县的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
192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紫金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第三区炮子乡召开,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张威主持,中共紫金县委书记吴建民作大会报告。吴建民向代表介绍了县苏维埃政府筹备经过,指出县苏维埃政府是全县工农兵自己的政府,是代表工农兵利益,为工农兵谋幸福的政府,号召全县工农兵要拥护苏维埃政府,要在苏维埃政府统一领导下,将土地革命进行到底。
大会选举产生了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委员,钟一强任紫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刘琴西、吴建民、张威、傅燊霖、戴耀田、高云、钟善道、温国龙、黄培先、陈石进为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大会通过了《一切土地归农民》《镇压反革命分子》《改善农民和士兵生活》《抚恤遇难烈士及其家属》《取消苛捐杂税》《妇女问题》《禁止米谷出口》等决议。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设在炮子湖子仓。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同时,龙炮区苏维埃政府在青溪钟家祠成立,钟定香任主席。永坑坪塘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朱乙任主席。尔后,全县各区、乡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至1928年2月,全县有第一区、第三区和炮子(内六乡和永坑、龙上)、南岭庄田等30多个乡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在1928年的一份巡视员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东江暴动成功的,除海陆丰外,有普宁、惠来、潮(阳)三县及惠阳、紫金、五华各有一区成立苏维埃政府。在成立苏维埃政府的区域,民众均已动员起来。”
那么,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怎么看待苏维埃政府这一新生事物的呢?从一些资料来看,正好从反面印证了苏维埃政府为什么能受民众欢迎。1928年4月2日《上海新闻报》刊登了一份广州军阀黄旭初发给大军阀黄绍竑的电报:“五华、紫金各县民众,尚多有以实行共产为甚好者,因共产党实行烧田契、烧租簿、掘田界、分田地、不交租、不纳税、不还债,目前利益甚多,故信仰甚深。”
在敌人“围剿”中开展苏维埃革命工作
成立苏维埃政府后的紫金县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呢?
因为当时起步尚早,群众基础尚且不广,只有第三区炮子一部分红色乡村约10个,仅占全区乡村1/100,且在李济深、黄绍竑等的指挥“围剿”下,党的工作在紫金县开展得并不太顺利。紫金县委工作地搬到炮子后,工作渐有起色,紫金武装包括炮子赤卫队获得了一些胜利。炮子乡算是组织、活动都较为健全的。但除炮子之外的地区,工作很难推行。在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的指导下,紫金县委拒绝了国民党紫金当局的调和。(《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11月10日)
1928年秋,海陆惠紫各县苏维埃政府均发布了保护秋收的布告,国民党当局以为中共要领导进行秋收暴动计划,组织了四县大搜索,威逼利诱某一乡的负责人或工作同志“反水”。在紫金的炮子各乡,炮子、高潭的国民党驻军共2连的人,协同附近的民团约700人,对炮子六乡及南坑等实施抢掠,农民亦多逃空,留下老弱妇孺。农民被捕者达百余人。时任国民党紫金县县长等官员到炮子向被捕农民及其他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此外,李济深部下黄旭初用了毒辣手段对付红色乡村,屠杀、围乡、烧山、放火、绝粮,无所不用其极。李济深失势后,继任的蒋介石仍采取这一手段,“以至赤色乡村群众全数跑了,杳无人迹。”共产党在紫金的工作几至完全停顿,直到1929年年中才开始恢复工作。到1929年10月,全县有30多个乡苏维埃组织。
苏维埃之建设:发布政纲,分田废债,组建武装
那么,在苏维埃区域中,将要怎么去进行建设呢?
1929年12月1日,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给广东省委提交了一份报告,里面详细介绍了海陆惠紫四县革命委员会的政纲:建立工人、农民、兵士、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革命的工、农、兵、士、贫民,无论男女都有选举权。绝对拥护工人的利益,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盐场、渔场及反革命的工厂、商店,一律归公,由政府与工人共同管理。建立劳动银行,开设工厂,救济失业工人,扶助工人合作社之创设,保护工会之活动。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由苏维埃政府分配给农民士兵。焚烧田契及租簿,扶助农民垦荒、植树、兴修水利,修筑桥梁道路,提倡及创建农村合作社,建设农民借贷银行,供给农民耕牛、耕具、种子等物。取消一切新旧债务,焚烧债券,绝对禁止高利贷(商场交易的数目,不在此例)。取消一切国民党军阀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厘粮饷,实行统一累进税,目前暂行征收烟酒屠及海关收入口税。发展商业,整理市政。保护交通,保护商人营业。增加计划教育经费,普及工农教育,建图书馆、俱乐部、公园、游艺场、体育场、幼稚园、公共食堂等。抚育鳏寡孤独,拯恤残废疾病,建设养老院、婴儿院、工农医院等。
政纲发布后,农民愈发信奉苏维埃政府,甘为革命奉献。至1929年12月初,紫金县的苏维埃区域迅速扩大,但主要集中在以炮子为中心的三区:“古竹、蓝塘、中心坝、县城,均已进行农会的组织,农民很多表现很好,三区的工作得到发展,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与稳定。”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即以海陆丰为榜样,在龙炮区(原第三区)开展分田废债工作,并领导全县各区、乡开展以焚烧契约、分田废债为中心的土地革命运动,设立了土地委员会,专门负责领导实施没收、分配土地工作,区设土地科,乡设土地委员会或由乡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土地革命工作。分田之前,先焚烧契约,大锄田坣;然后,区、乡派出人员丈量土地,将区、乡、村应参加分田的人数核实准确,做出分配方案,以乡、村为单位召集各户代表核准分配方案后,开始分田。分田时,县土地委员会或区土地科派出工作人员主持各乡、村分田,并由苏维埃政府颁发土地使用证,有土地使用证才能享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证不得买卖或抵押。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开展的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要求入党、参军的人越来越多。在苏维埃区域,有苏维埃农会的乡村,无论男女,自16岁起至40岁止,一律编入赤卫队的组织。有的年纪较大的编为通讯队、侦察队等。编制是三三制,即一大队三中队,一中队三小队,一小队三分队。各大队由县区苏维埃政府军务部及军务科指挥。1930年9月,海丰县区乡有赤卫队常备队的组织者约300余人,陆丰全县统计有200余人,紫金有170余人。调动队在海丰有四五千人,在紫金有2000人左右。当时的武器装备,是粉枪、尖串、刀矛等。各县的群众斗争情绪非常高涨,打土豪、分田地,参加红军、赤卫队,轰轰烈烈闹革命。
但苏维埃与党是有区别的,“党与苏维埃必须职责分明,党应在苏维埃中建立党团,加强对苏维埃的指导,但须防止包办苏维埃。”“苏维埃与群众团体的组织亦分开,纠正过去苏维埃包办群众团体的错误,今后苏维埃必须以经济上或政治权力帮助群众团体,帮助群众斗争,群众团体领导群众拥护苏维埃。”(《海陆紫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决议案》,1930年冬)
在指导苏维埃工作中,紫金县党的建设也在逐步壮大。
据1929年10月时任中共紫金县委书记钟渭璜的一份报告称,当时紫金县委的组织有委员7人,常委3人;内设秘书处,各有干事1人。县委委员7人:工人2人,学生2人,兵士1人,农民2人。(《中共紫金县委钟渭璜的报告》,1929年10月18日)“党现已有18个支部,党员已有300人左右。”(《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第二十一号)》1929年12月6日)
不灭的革命火种
1928年1月,继攻下紫金县城,活捉并公审处决国民党紫金县县长丘国忠后,红二师与紫金农军攻占南岭、黄布,打垮洋头钟关石民团武装,攻下东溪田,开展土地革命,扩大了苏维埃区域。1928年3月中旬,桂系军阀及地方民团共7000余人前来“围剿”。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紫金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下,安全转移到位于海陆惠紫四县交界处的中洞。
1929年11月,中共紫金县委根据中共海陆惠紫特别委员会关于“转移敌人视线,保卫苏维埃中心根据地”的指示,成立中共紫河特区委、共青团紫河特区委和紫河游击队,向紫河边推进,利用秋收斗争,在青溪组织了3次武装起义,在紫河和惠紫边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向海陆惠紫中心根据地“进剿”的国民党大量兵力。同月,中共海陆紫县委员会、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0年5月1日,东江苏维埃政府在八乡山成立。
1931年4月,紫河特区划归惠州管辖,扩大为惠紫河博根据地。7月,黄旭初纠集海、陆、惠、紫及五华地主武装分四路进攻紫金,均被中共海陆紫县委和紫金革命委员会领导的农军击败。9月,古大存率五华农军联合紫金农军,在紫金洋磜击败海陆惠紫五联防军等武装的进攻,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减少了中心区域的军事压力,保证了苏维埃区域工作的顺利开展。
1933年,因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加上国民党派重兵对苏区进行围剿,革命力量被削弱,紫金党政军组织转为地下活动,不灭的革命火种在后来的革命进程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党史专家认为,紫金县苏维埃运动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紫金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中共较早的一次农民政权“演习”,是紫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苏维埃道路的早期尝试与探索,这种开创性的尝试与探索无疑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色苏区镇
据现存的上世纪20年代海陆惠紫特委会向上级党委的汇报材料,炮子乡的苏维埃运行状况,占有相当的比例。炮子革命根据地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彭湃、周恩来、徐向前、刘琴西等革命先辈先后在此指导革命工作,红二师、红四师、红十一军、东江纵队曾在此进行军事活动。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周恩来曾二次到紫金。第二次到紫金是在1927年10月初,在杨石魂、古大存等人的陪同下,周恩来来到炮子乡,在中共紫金县委驻地湖子仓住了三晚,指示钟一强、戴耀田等人,要建立苏维埃政权。
徐向前在1927年12月30、31日,率部智取紫金县城与龙窝镇,活捉县长丘国忠。
紫金的农民运动是彭湃直接领导发展起来的。国共合作后,彭湃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主持开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了紫金的戴耀田、钟一强、钟应天、刘战愚、钟卢、刘福泰、刘乃宏等为学员,向他们传授农民运动思想,并委任戴耀田、刘战愚为中央农运特派员。戴耀田、刘战愚返回紫金,各自建立农会,指导紫金成立农民自卫大队。后来这些学员,在1927年紫金“四·二六”暴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炮子乡(今苏区镇)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苏区先后被国民党当局“围剿”32次,被杀害的干部群众有3200多人。全村280座房屋,有278座被烧。1928年4月、10月,国民党当局在湖子仓门古井坵,先后两次用机枪屠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450多人,是为“血田惨案”(《红色紫金》)。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炮子被命名为“苏区”。在现存的全县革命遗址中,苏区镇最为集中,有19处,遗址群主要分布在以炮子村为中心的方圆1公里范围内。2011年,这19处革命旧遗址、纪念设施得到全面修缮。同年,该遗址群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紫金党史资料》(第二辑)等]
(转载 2021年3月14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