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地情研究
四甲党员先驱谱:黄克、陈济平、罗高
发布日期:2021-02-22 16:48:37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黄克

■四甲革命烈士纪念碑

  黄克、陈济平、罗高都是龙川佗城四甲村民、中共党员、革命先驱。黄克与陈济平曾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同在广州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回乡创办农会,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了四甲的党组织与革命工作。罗高比黄、陈年纪小不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龙川武装革命、分田废债、土地改革等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黄克   领导鹤市暴动的年轻人

  领导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打响龙川工农革命第一枪的是黄克(1905—1928年)。

  黄克8岁上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数年后就读于鹤市坳背高等小学,老师是杨复生。杨复生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担任中共龙川特支书记,国民党龙川县党部主委。1927年,杨复生主办了龙川农民运动讲习所,次年组织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和东江工农革命军。1928年,杨复生与黄克一同参加领导了鹤市暴动。

  在授课的时候,杨复生常常给黄克等学生讲述了由无产阶级领导、“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的十月革命故事,介绍了俄国的情况,剖析了当前中国形势,还组织同学们讨论时事政治,研究古今中外变革、农民起义和人民革命斗争。

  1922年2月,龙川革命先驱黄觉群从广州回到四甲过年,带回一批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中共早期出版的刊物以及龙川留省同乡会刊物《雷声》,趁机向族中青年进行宣讲。黄觉群认为黄克是棵好苗子,让他进入位于省城广州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学习。因黄克好学,受到了中共广东省党组织的大力培养,专门安排共产党员对他进行悉心教育,使他全心全意接受马克思主义,下定决心投身工农革命运动。

  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停办后,黄克暂时走入社会,被中共广东省地方党组织安排到广州市区从事青年运动,从此他成了职业革命者。

  1924年,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身份,担任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第二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4年8月21日开学,黄克被推荐报考,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得到过阮啸仙、彭湃、黄居仁的悉心培养,是广东农团军的骨干分子。

  从农讲所毕业后,黄克先后被派往花县、清远、广宁、仁化、惠阳等地,按照彭湃、阮啸仙等的安排,秘密发展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组织——农民自卫军,在各地成立农民协会。

  1927年12月,黄克率领清远与花县的农民自卫军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主力撤到花县,与花县农军骨干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北上韶关。当时韶关有国民党重兵把守,广东省委派黄克前往红四师传递情报。黄克对花县、清远一带的路况比较熟悉,只花了2天时间就把情报送达,因而红四师折回从化,赶赴海丰革命根据地。红四师便是在这个时候转道进入河源、紫金等地,计擒紫金县长丘国忠并将其枪毙。

  1927年底,22岁的黄克回到龙川,受邀到铁场农民运动训练班任教员,主讲《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农民运动、共产党的建设等。因形势不明朗,农训班提前结束了。不久,黄克接到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东江特委的通知,要求他迅速和中共龙川特别支部联系,传达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东江特委指示,配合东江地区各县暴动,组织领导龙川县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大暴动。

  决定暴动之前,接到上级命令的黄克在族叔黄觉群的支持下,改组了中共龙川县特支,并出任书记,黄觉群当选组织委员,杨复生当选宣传委员,在佗城建立农协会,在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四甲、铁场举办培训班,培养农民骨干。

  在这里,黄克与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老师杨复生携手并肩战斗。杨复生和黄觉群、黄自强等人同是中共龙川党组织领导人,但尚缺乏武装斗争经验。从省城回来,身经多战的黄克,虽然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已成长为革命斗争领导者。

  1928年1月,中共东江特委巡视员、东江革命委员会代表刘琴西来到龙川四甲上印寨,和黄克取得联系后,由黄克主持召开了龙川特别支部委员会议,贯彻上级指示,计划在年关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东江革命根据地。黄克领导着龙川特支,积极组建东江工农革命军。

  同年2月,龙川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宣布: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黄克任总指挥。龙川县苏维埃政府一诞生,就着手筹备武装暴动事宜。

  同年3月7日,负责传递情报的钟彪不幸被当地大地主黄元增“富户团”的巡夜队员抓获而遇害,藏于他身上的工农军各编队花名册及进军鹤市的路线图、标志、标语、布告、口令等均落入敌手。

  时任鹤市区区长兼警察所所长陈伟枝、保卫团团董张月舫立即向国民党龙川县政府县长黄蔚文密报,黄蔚文当即作了严密布防,并突然袭击,搜捕工农革命军骨干成员。由于黄克不知钟彪已遇害的情报,暴动仍按原计划进行,占领了区警署。

  鹤市暴动次日上午9时许,黄克已获知钟彪遇害,下令撤离,遇上县警大队大队长黄雨生残部与黄布宦境保卫团500余人夹击,寡不敌众,突出重围,退回四甲上印寨。

  同年3月下旬,龙川当局纠集国民党五华、河源边境的地方民团2000多人,分兵五路进剿四甲苏区。3月25日,黄克、黄德初拟向中共东江特委巡视员兼东江工农革命军军长刘琴西汇报鹤市暴动情况和四甲地区反“围剿”部署情况途经乐村时,被邹铁强出卖,他们被地主民团武装头目张香谷率人捕获。4月中旬,黄蔚文下令将黄克、黄德初带往龙川县城郊杀害。

  陈济平   矢志不渝跟党走

  陈济平(1891—1960年),佗城四甲东坑村人,中共党员。1907年至1912年在龙川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12年至1915年在广州述善中学就读。其间加入国民党。

  陈济平因家庭经济拮据,于1915年回到家乡四甲务农。1921年至1923年,参加了黄日初组织的“宣讲员养成所”学习班,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经过,并参与由中央特派员黄鸿良领导的四甲农民协会工作,宣传马列主义、十月革命、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思想。

  1924年至1925年11月,陈济平任四甲国民学校教员、校长,1925年与黄自强、黄德初等组织四甲农民协会会员成立担架队、运输队、妇女洗衣队,参与国民革命军东征。

  1925年4月,国共合作,国民党龙川县党部改组,陈济平被选为国民党龙川县党部监察委员、龙川县第一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6年由黄自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蒋介石“清党”,国民党龙川党部执监委员杨复生、黄自强等7名共产党员被捕,陈济平和未被捕的执监委员奔走营救,一面向上级机关通报,一面发动学生、农会数千人请愿,经过80多天斗争,国民党龙川县政府被迫释放了杨复生、黄自强等7人。从此,陈济平脱离了国民党的一切工作,回到四甲。

  1927年12月,陈济平参与黄克、叶卓、钟彪改选中国共产党龙川特支领导机构,黄克为书记,陈济平为支部委员。1928年3月6日,黄克组织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陈济平为9名政府委员之一(其他8人为黄克、黄觉群、杨复生、邓雨田、黄日初、黄自强、钟彪、黄天泽),黄克任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任,黄彩亭、邹铁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部主任由杨复生担任,委员为戴文达;财政部主任由陈济平担任,委员为黄日初、邓雨田;农运部主任由黄自强担任,委员为黄天泽。

  1928年农历二月十七,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攻打龙川鹤市。农历二月十九,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攻打鹤市,陈济平负责筹粮工作。暴动失败后,国民党龙川县政府悬赏三百块白银通缉陈济平,他的家产被抄,房屋被烧,他被迫赴省城(广州)寻找党组织未遂,于是出走南洋,1937年冬回到家乡。1939年,由黄文光(黄干)同志恢复其党籍。

  1941年冬至1946年,陈济平任四甲中心学校校长。在此期间,他在党的支持下,迫使国民党龙川县政府同意在四甲办中心学校。1939年他被选为县参议员,1940年任四甲党支部宣传委员,随后担任四甲党支部书记,并以学校为掩护开展地下党活动。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龙川县政府派管国智、刘鸿梧到四甲中心学校教书,监督地下党活动,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撤离学校,陈济平辞去校长职务,转入地下党工作。

  1946年5月至1949年6月,陈济平负责筹款筹粮支援部队开展游击活动,负责地方扩军;组织和领导农会工作,组织民兵配合部队活动;鼓励青年参军;积极参加“反三征”;领导和组织四甲分田废债工作。

  1946年5月,上级党组织派王彪、张涛、张彬、刘平、黄平与陈济平联系,开会讨论划四甲、坪田、河源黄村为游击区,简称“河东区”,也称“川南区”。

  1947年1月,陈苏、李奇带领武工队30多人与陈济平联系,开会讨论,选18岁至25岁民兵为“常备队”,26岁至42岁民兵为“后备队”,打击特务,协助收税。

  这个时候,陈济平已年过六旬,犹然被国民党龙川县政府视为四甲“土匪头”,但仍想拉拢他。

  1947年4月,县参议长黄蔚文写信通知陈济平:“本月4日,县长、参议长、大队长送拨四甲救济粮5000斤,同往四甲亲自发放……”

  这真是送上门来的大生意。经研究,部队计划活捉“三巨头”。当夜由严尚民率部队在四甲黎子塘布雷埋伏,4日上午10时许,县警中队长徐洪带队进入伏击圈,毙敌人1人,伤敌30余人,缴枪40多支,子弹200多发,取得龙川解放战争第一仗胜利。

  1947年5月下旬,国民党龙川县长罗湘元函告陈济平,勒令他停止革命活动,后又3次派代表与陈济平讲和,要他停止领导四甲革命,但陈始终不为所动。他和戴文达等9位四甲革命者的房屋在1948年农历七月十四被黄道仁率兵士烧光。1948年,国民党龙川当局又诱以高官厚禄,让陈济平投降,陈召开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干部、民兵骨干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农历十一月十一夜,保十三团与县自卫队兵分三路“围剿”四甲,陈济平在叶布龙湖被抓,化装成老农民机智脱险,和他同时被捕的罗高、黄丁娇等人被杀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济平任龙川县人民政府处理敌产委员会主任、县法庭庭长、县政府秘书。1960年,陈济平带领四甲村民在芹菜坪开荒种果,操劳过度,肺病复发去世。

  罗高   一片丹心为革命

  罗高(1916—1948年),原名丙星,生于佗城镇四甲叶布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39年,四甲成立了党支部,罗高受到了党的培养教育。

  1942年春,有地主侵吞了农民80多石谷子。中共地下党很快组织领导四甲农民开展反对地主侵吞农民粮食的斗争,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合理合法的斗争,使这80石谷子如数归还农民,对此,群众扬眉吐气。四甲年轻的村民罗高主动向地下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共产党。因“粤北事件”发生,党组织活动暂时停止,直至1944年10月,恢复活动的四甲党组织才吸收他入党。

  由于四甲苏区军民经过了革命战争的洗礼,群众基础好,对共产党感情深。1944年冬,在后东特委指示下,四甲率先恢复了党组织活动。罗高如愿入了党,他的两个弟弟也在他的教育下参加了革命。罗家成了革命联络点。

  1947年3月,九连工委在河源黄村召开恢复武装斗争会议,四甲党员黄平、黄辉等参加。会后,黄平、刘冠领导成立飞鹏武工队,在龙(川)河(源)边境和四甲一带活动。罗高发动青年参加民兵组织,使四甲民兵队伍不断壮大。

  飞鹏武工队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龙河边境活动,解决河东部队经济给养问题,开展减租减息、锄奸反霸、镇压豪绅地主革命活动,推翻了国民党在四甲的基层政权保甲制,恢复和发展村农会、民兵和妇女会等组织。

  同年4月6日,罗高带领民兵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里子塘伏击龙川县国民党自卫总队的一个中队,全歼敌人,缴获枪弹一大批;4月13日,罗高组织民兵,配合东江人民抗征队,在坪田夜袭并全俘国民党龙川县自卫总队另一个中队,缴获各种武器一大批。

  自1947年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10月10日由总部发表政治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同年9月13日,中共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九连工委在自己的电台里收到了这两个重要的“双十文件”,根据两个文件精神,九连工委决定,在和平、龙川、河源等地,选择条件较成熟、群众基础好的乡村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

  四甲村的党员觉悟很高,12月下旬,四甲党支部派孙志到河东总部请示九连工委,希望在四甲开展土地改革。根据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下的革命坚实基础和党员、群众的意愿,九连工委决定在四甲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随即,四甲成立分田废债委员会,孙志任主任,陈崇祺、戴文达、罗伟、黄瑞为副主任,陈济平为顾问,罗高、邹兴、黄日强为委员。罗高与戴文达等人负责叶布村的停租废债、分田分粮斗争,并担任叶布农会会长、党小组组长等职。

  罗高带头实报自己的耕地面积,以及耕地的远近肥瘦情况,带动了全村的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1948年4月,游击队战士王德荣,在善陂径咀被敌人抓捕,就地遭枪击倒地,未中要害,但身受重伤。罗高不畏风险,将王德荣接到自己家中隐蔽抢救医治。经过罗高及其家人的精心医治和护理,王德荣转危为安。

  1948年农历十一月十一夜,国民党保十三团联络河源县自卫班“围剿”四甲革命组织,到游击队和地下党员常到之地如上印大巢里、叶布龙湖、桥子头、上锋等地,进行夜间突袭。当天,罗高在上锋村召开党小组会议,会后并未回家,住在上锋村村民钟添家。次日凌晨,上锋被包围,罗高、陈济平、毛美及上锋一些革命群众被捕,在被押往蓝口的途中,陈济平机智脱险。

  四甲中心支部成员、乡农会成员、民兵常备队和飞鹏武工队领导紧急集中开会,责成国民党乡长黄日初和几位四甲士绅赶去蓝口设法将被捕人员保释回来。最终,大部分被捕人士被保释回来了,但罗高、黄丁娇、黄龙兴、毛美4人保释被拒。

  当年农历十一月廿一,国民党龙川县政府派兵前往蓝口,押解罗高等4人回佗城,在南门沙坝,罗高、黄丁娇与毛美被杀,罗高时年32岁。

  本版主要依据资料:《四甲苏区红旗飘》《东江英烈传》(第三辑)等。

  

(转载  2021年2月21日  河源日报河源史志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