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河源人物志:连平练氏父子留名青史
发布日期:2020-06-08 10:02:35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凌丽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练廷璜:和道光帝复盘清军败绩


■练廷璜在陈化成画像旁的题字

  清朝道光年间,连平出了一对留名青史的父子:父亲练廷璜文章与书法俱佳,曾两次被道光帝召见,复盘第一次鸦片战争江浙清军败绩;其子练恕少时即有神童之誉,11岁著书,18岁夭亡前编撰的4部史学专著,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成为研究历代正史的重要工具书。

  练廷璜,字笠人,连平元善人,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科拔贡朝考二等,进士,长期在江苏任职。

  练廷璜颇有才学,性情宽厚,自幼喜读书,爱刨根究底,著有《希郑斋古文稿》,是当时有名的文章大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练廷璜任嘉定县知县,“书宗颜柳,为时所重”。今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陈化成画像上,就有他的行、楷两种字体的题字,有筋骨,貌端俨,颇可一观。

  守好嘉定城

  寻回阵亡英雄遗身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练廷璜在嘉定任知县,虽然任上不及一年,仍做了不少好事。他整饬吏治,清查义仓,严惩营私舞弊的乡官吏胥,提拔奉公守法的端良人士接替,“宿弊顿除,邑中公款清澈自此始。”

  一城一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关。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军北上,进攻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次年六月,趁着盛夏潮汐旺盛且南风乍起之时,驻乍浦万余英军倾巢出动,进逼吴淞口。

  吴淞是海防重点,西炮台由年逾花甲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坐镇,东炮台由川沙参将崔吉瑞防守,宝山县城作为西炮台后方阵地,由新任两江总督牛鉴驻守。水面上,还有十多艘清军水师战船,清兵约五六千人。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晨6时,英军康华丽号等三艘军舰驶抵西炮台附近水域,炮轰清军炮台,遭陈化成守备的西炮台阻击。炮战持续三四个小时,康华丽号被击中多次。上午10时许,英军暂时撤退调整,清军以为英军败退,便向牛鉴报捷。牛鉴欲贪功,前往炮台督阵,被英军发现,炮击总督仪仗。牛鉴受惊,从官轿中逃出,脱掉朝服,当天就经宝山、嘉定抵太仓。

  总督牛鉴临阵脱逃的消息传开,东炮台守军各自逃亡,西炮台守军孤立无援,被英军四面包围。花甲战将陈化成孤军血战,多处负伤,血染战袍,后与80多名兵士壮烈殉难。死前,他拊膺顿足:“垂成之功,败于一旦,制使(指牛鉴)杀我矣!”(清 夏燮《中西纪事》卷之八 江上议款)

  时任嘉定知县的练廷璜,一方面将牛鉴溃军安置于城外,不让其入城骚扰百姓;一方面积极部署守城事宜。难能可贵的是,军民同心坚守嘉定城两月,守城支出均由公款开支,并未像其他地方那样摊派到商民头上。

  与此同时,练廷璜还重金招募敢死队,前往吴淞战场找寻陈化成遗体。

  陈化成殉难后,其遗体被部下刘国标背到芦苇丛中藏了起来,10天后才被练廷璜派出的人找到。著名画家程庭鹭受练廷璜聘请,赶到嘉定关帝庙绘制陈化成遗像时,见练廷璜正亲自为陈化成洗拭血污、整理遗容。

  程庭鹭画好陈公戎装遗像后,练廷璜在县里为陈化成举办了公祭仪式。在30集电视连续剧《陈化成》中,就有练廷璜为陈化成扶榇送殓的场景。

  后来,练廷璜又让人画过几个版本的陈化成遗像,今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其中一幅。这是一张全身肖像画,陈化成身着从一品官服,画上有练廷璜所作的诗,并有小序:“廷璜时任嘉定令同,觅死士募公尸,越十日,殓于嘉定。” 诗云:“陈公起海滨,昔从李壮烈。百战矢孤忠,临难同果决。平生万人敌,矫捷纵天骨……”

  晚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应练廷璜之请,为陈化成遗像作并题诗一首,其中有句云:“后世知有陈将军,谁其传之练立人(此处练立人即为练廷璜)。芦中得尸榇敛亲,手拭面血为写真。昨来报政觐九闉,将军死状亲垂询。俛伏奏达不踆巡,天颜泪堕悲贞臣。”

  道光帝两次召见

  复盘清军败绩

  何绍基“昨来报政觐九闉,将军死状亲垂询”诗中所写事,在林则徐辑录的《软尘私议》中有记载。

  道光皇帝对江浙败绩极为关注,且尤为痛心。陈化成捐躯后,道光皇帝两次召见嘉定知县练廷璜,详细询问战事经过。

  “汝在嘉定,距吴淞若干里?”道光问。

  “四十余里。”

  “吴淞打仗情形,汝知之否?”

  “炮声相闻,故知之。”

  “牛鉴上奏说陈化成打坏了夷船数只,自是撒谎。我们的炮哪里能够打坏夷船?”道光说。练廷璜说:“臣下断不敢欺皇上,实在陈化成起先打的是胜仗。”

  上问:“何以见得?”

  练廷璜说:“是日开仗,臣听得我军开了七十余炮。”

  上问:“难道英吉利不放炮吗?何以辨得是我军之炮?”

  练廷璜答道:“我军炮出,其声绌然而止,英夷之炮,则尾声甚长,如鞭炮毕剥之声不绝,以此不同。”

  上问:“陈化成到底如何死的?”

  “确是炮打死的,陈化成尸身经臣装殓,胸前一伤,肋一伤,小腹一伤,肠胃俱出,腹中尚有小炮弹数十,未能取出。盛暑之时,尸由苇中负出,已十三天,面如生,目不瞑,是臣亲见的。”说到这里,练廷璜神色惨然。

  道光也为之怃然大恸,不愿再说下去,让练廷璜明天再递牌面见。

  次日,练廷璜再次入对。

  道光问:“汝既云陈化成先打胜仗,何以又至失守?”

  “系由于我方军队士气最终很是衰馁,鼓不起来。”

  “何以鼓不起来?”

  练廷璜这个七品知县,不敢得罪封疆大吏牛鉴,况牛鉴曾为道光帝师,若当面道出帝师临阵脱逃之事,皇帝脸上也不好看。他支支吾吾了一阵,无言以对。

  道光哪里知道实情,继续追问。情急之下,练廷璜赶紧叩头道:“臣不敢欺皇上,彼时若有一股精兵,前往协助救济,则事成矣。”

  道光闻言点头,默然无语。练廷璜退了出来。

  此后不久,练廷璜接替洪玉珩同,升任松江府知府。

  后来有人分析,“枢相相顾之言,表现主和派之见解。中国兵力实不足敌,非言和不可,其对于形势之认识亦不得谓为不较清切。宣宗(道光)询问之言,俱见其非庸主。”道光知道中英军事实力悬殊,此后即改变对外政策,改主战为主抚。同年农历七月,《南京条约》签订(《软尘私议》)。


史学天才练恕:18岁离世前留下不朽著述


■道光十八年刊刻的练恕《多识录》书影。

  热爱读书的练廷璜,有一个同为书痴的儿子。在时人眼中,其子练恕堪称神童:七八岁读史书,11岁开始编撰史学著作,未满18岁夭亡前,俨然已成为颇有建树的史学家。

  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的《二十五史补编》中,收录有他的4部著作,与清代史学大家钱大昕、缪荃孙等人著作并列。时至今日,练恕的史学著作,仍然还是史学研究者的案头工具书。

  11岁开始编撰史学著作

  练恕出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父亲练廷璜考中进士后,长期在江浙一带为官,将年幼的练恕带在身边,亲自施教。

  练廷璜爱看史书、爱谈历史,耳濡目染之下,七八岁的练恕,也喜欢上了史书,手不释卷。9岁时,练恕看到父亲书架上的《汉书》,翻了几页,就着了迷。怕父亲不许他读,他就用袖子笼了书,去到僻静处偷看。十二三岁时,他已读完《诗经》《尚书》《春秋》等书。这个时候,他已定下了非常清晰的人生目标,就是治史。他读书时,遇有疑义的地方,就拿其他书来参照论证,还经常做笔记。

  有一年,练廷璜的老朋友温训去宜兴常熟拜访练家。练恕知温训是饱学之士,抓着他不放,和他聊史学。相谈之下,温训对练恕的才学深感佩服,认为稍加时日,万斯同、钱大昭等当世大史家也“不足为子难矣”。

  受父亲“嗜好读书,喜究本原”的精神影响,练恕养成“性喜考辨”的治学性格,尤其对官制很有兴趣。11岁时,他开始编撰《后汉公卿表》,寒暑不断,三易其稿,三年完稿。

  为什么要作这个表?因为《史记》《汉书》都有类似的表,只有《后汉书》没有,后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历朝历代,也曾有学人编撰,如边韶、崔寔的《百官表》、袁熙的《汉表》、陶弘景的《帝代年表》等,但因年代久远,大多亡佚,尚存者仅余宋代熊方的《补后汉书年表》。与练恕同时代但比他年长很多的万斯同、钱大昭等人,也著有补表,但练恕这时候并未看见过。

  练恕所作之表致力精密,条分缕析,按年序列东汉公卿大臣的职位、姓名、升迁、死亡时间等线索撰写,不少地方比万斯同《东汉将相大臣年表》、钱大昭补表还详细,虽有重合之处,但三者可互证参看。未列大将军之职,系练恕此表缺憾。宝山毛岳生评述说:“学术之通达,难也……余既悲伯颖负巨材未成,又嘉其深造有远识。”“(练恕)其时并未见万季野(万斯同)《历代史表》而致力精密,俨成著作,真异人也。”

  练恕十五六岁时,温训在读沈东甫的《新旧唐书合钞·序》,当念到“刘司徒”时,练恕立即指出:“司徒”应是“司空”,因为刘晌生前只当过司空,未做司徒。温训不信,马上找到《五代史·刘晌传》查阅,果如练恕所言。又有练廷璜的友人考他韩陵之战的事,他的回答都切中史实。

  晚清之世,科举功名仍是通往官场的敲门砖,练恕如果想要有个光明的前程,仍必须走父亲的旧路——学习八股,参加科举。父亲曾让他作了几篇八股文,得到肯定,但练恕很不喜欢,他一心专注于研究史籍中的志、表。

  在11岁到16岁这段时间里,练恕编撰出史学专著《后汉公卿表》《五代地理考》《西秦百官表》和《北周公卿表》,被收入《二十五史补编》,成为研究历代正史的重要工具书。

  18岁离世

  遗著收入《二十五史补编》

  15岁那年,练恕写出了《五代地理考》,这是关于五代时期地理方面的著作。五代时期,郡国参错,疆域复杂,边疆民族繁多,前书的错误,后书也沿用下去了,很多历史爱好者对这段时期的历史都有点望而生畏,但少年练恕并不怕麻烦,他以府志为目,共收录五代府志212个,搜集考证自古至五代的名称演变和归属之地,时间跨度之大、范围之广之全,让人不敢相信这竟出自一个15岁少年的笔下。

  《五代地理考》的写作时期,正是练恕咳血抱恙之际,他在序文中谦逊地说:“颇思综诸州县,条夫省并。会咯血疾作,久辍。兹略编次,深惭为阙,聊藏箧笥,少资论辨。”但这部书,后来却成为研究新五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参考书。《中国史学纲要》提到新五代史时,便将练恕这部著作与徐炯、顾櫰、万斯同、钱大昕等人的著述列在一处。

  看见儿子咯血之余还死抱史书不放,练廷璜急了,命他不许再用功。练恕表面上答应以宽慰父亲,但私下里又抵挡不住心中那股热情,总是偷偷躲开父亲继续长时间研读史书。

  16岁那年,练恕的肺病更加严重,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但病情一有好转,他又笔耕不辍。这一年,他完成了《北周公卿表》《西秦百官表》。

  北周只有25年5个皇帝,更替频繁,政局混乱,研究此时官制简直自讨苦吃。练恕以时间为纲,以官职为目,将这一时期的官制捋顺了。《西秦百官表》更是不常见的研究西秦官制的史料。

  这两本著作写成于练恕肺病加剧时,他自己说是“颇费时日,仅成二表”,让人又心疼又觉遗憾,若天假以年,他一定会为中国历史研究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李慈铭在《缦越堂读书记》里亦痛心地说:“《西秦》《北周》两表,则补万氏之缺,其自序原本补欲兼补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燕、夏七国,以咳血疾而止。然则使其人至今存,则在儒林中当首屈一指,不在阎、顾诸人之下。其文多论史,具有见地,句法亦有志学古,笔力颇横老。”

  练恕的作品还有《后汉书注刊误》《明谥法考》,前者只有16条,后者可称《明史》人物检索工具书。

  天不假年,“行悫而志清,学勤而质敏”的史学天才练恕,堪堪成人,便弃世而去。

  道光十八年仲夏,时任上海知县的练廷璜在上海拜访老友温训,告诉老友长子练恕死讯,嚎啕大哭。温训也忍不住仰天长号。他安慰练廷璜,“如果老天爷让伯颖只有中下之才,能通时俗文字,考中科举,年过耄耋而死,那和草木无异啊。现在伯颖已不朽矣。”两人检点练恕平生所作,不觉慨叹“其学可谓综博”。

  11岁就开始著书的练恕,在短短的六七年里,先后编撰了《后汉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北周公卿表》《五代地理考》,均被收录进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的《二十五史补编》。练恕死后,父亲练廷璜将他的著述整理出版为《多识录》4卷,至今流传于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也收录有练恕的著作。

  练恕的著作常被后人引用,如《海南岛历代建制沿革考》便引用了练恕考证,说明晋代时海南岛仍属合浦郡。

  练恕死后,其父将其归葬于连平。现在保留下来的练恕墓,在连平县城城北约2公里的黄泥岭,重葬于民国廿四年(1935年),为练恕夫妇合葬墓,葬着十八世祖考妣“练公伯颖大府君、练母刘氏老太君”。 


(转载 2020年6月7日 河源日报河源文史栏目)

自动转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