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我市确定6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建单位
发布日期:2019-01-03 11:37:59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紫金县柏埔镇方湖村“九天十九井”古宅外景。

■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文化广场绿草如茵,常有村民在这里休憩锻炼。

  “老围是解放区群众组织发动得最好的村庄之一。去年敌人扫荡时,该村民兵曾打退700多敌人的进攻,村中参军者最多。”1949年6月15日出版的第85期《粤赣报》上,一篇题为《船塘老围儿童团远征新区去宣传 青年20多人去参军》的消息中,如此评价原河源县船塘老围村。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现河源辖区内涌现出一批有着深厚革命基础,为革命出钱出力出物出人的红色村庄。

  根据2017年《关于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粤组通〔2017〕53号)的部署和要求,省委组织部确定了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和平县古寨镇河东村、紫金县柏埔镇方湖村、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6个村为“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建单位。

  据介绍,我市这6个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既具有较突出的革命历史贡献,拥有较丰富的红色遗迹(址)、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红色资源,又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属于省定贫困村。因此,我市将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引领基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充分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加快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步伐,促进乡村振兴。

  源城上村村:

  精心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

  出生于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的罗焕荣,于黄埔一期毕业后,两次参加东征,蒋介石曾赠他“中正剑”。国共合作破裂前夕,罗焕荣拒绝蒋介石的提拔,奔赴惠阳平山训练农军;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两次领导平山起义,声援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兵败被俘,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埔前镇上村村位于源城区埔前镇西南端,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村,是源城区五个省定精准扶贫村之一,也是老区革命村、省文明村。上村村党支部以该村革命先烈罗焕荣同志的红色遗迹、红色事迹为核心,打造集罗焕荣故居、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旅游互动体验区、党史教育基地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依托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以此增加村集体收入,并带动周边村民群众经营农家乐、农产品,逐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在设计系列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时,源城区根据上村村资源优势和潜在的客源市场实际,以红色文化为龙头,将红色文化与绿色景观、历史古迹、客家风情、民俗传统、宗教文化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包装和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对源城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

  东源老围村:

  红色文化观光 农事体验休闲

  革命年代的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老围村民的血液之中。 “文革”时出生的老围村民、市歌舞团团长、源城山歌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山,在源城区山歌剧团已工作了30多年,引导他走上文艺道路的,正是革命年代流传下来的各种红歌。

  客家地区原本无秧歌,在1949年的迎军支前时期,上莞、船塘等地的村民与民兵,都学会了扭秧歌:“锣鼓响处,一队花花绿绿的秧歌队扭着出来,这是船塘老围的队伍。”

  “老围只是一间大屋,坐落在田的中央,在匪军的几次扫荡里,匪军从没有能力突入这所孤屋。现在这屋的人全体出动了,这支队伍中有全副武装的主力兵团,有儿童团,有的拿着梭标,有的扛着修路的锄头和锯子。茶水队担着100多担满满的茶水……这支队伍共有1700多人,这个村六七十岁的老人早就站到路旁来了……‘这是我们老围的队伍!’言语中流露出无限光荣与自豪。” (《群众》杂志,1949年)

  1948年,河西地区解放后,船塘老围村各种革命群众组织相继成立,有民兵队、青年会、妇女会、儿童团、文艺队,还成立了一支 30多人的醒狮剧团,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农民起来斗地主分田地,还冒着很大的风险,深入蒋管区进行宣传。1948年冬,该团改名为洪流剧团。

  对船塘人民在迎军支前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党和政府没有忘记。2015年9月3日,老围村的抗战支前模范欧阳梅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老围被省确认为“革命老区村”,并入围2017年“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建单位名单。

  老围村地处东源县船塘镇中部,与流石、新寨、三河为邻,占地12.5平方公里,有农业户口1150户7000多人,生态环境良好。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广东省委组织部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要求,对老围村的规划定位是以“红色文化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为发展路径,突出农村集体组织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实施的主体地位,利用规划区的发展基础、红色文化、特色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潜力,发挥区位交通、农业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事体验的基础优势,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突出红色文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创业平台、辐射带动等主体功能,遵循绿色发展规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逐步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标杆、广东红色示范村、东源文化之旅首发站、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而言,就是以“红色”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开发为抓手,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干,以生态保护与开发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打造绿水青山环抱、美丽宜居、百姓安居乐业、村民幸福安康的新老围。

  龙川欧江村:

  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型特色小镇

  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于2012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较好地保留并传承着客家人的各种传统习俗。该村是革命先烈黄觉群的故乡,是龙川县70个省定精准扶贫村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革命历史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5年建立了龙川第一个农会组织——塘耙屋农会,1929年成立苏维埃政府,并组织成立农民自卫军,积极对国民党开展武装斗争。1990年7月,市政府将黄布镇欧江村列为补划老区。

  欧江村最具核心的红色资源,当属以黄觉群、黄天泽等为代表的红色资源。现存的黄觉群故居旧址、相对规整的古村落等,具有一定特色旅游价值。

  为此,欧江村探索出“党建+新农村建设”工作模式,结合市、县、镇提出的“强治理、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展思路,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修建黄觉群纪念馆,注重对黄觉群烈士故居和古村落遗址等历史特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开发,通过发展富有本地风情的客家饮食、红色教育、生态乡村游,特别是提高欧江村红色古村落文化知名度,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打好脱贫攻坚战,让欧江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村”,建设特色鲜明的旅游型特色小镇。

  和平河东村:

  发展“小延安”的特色生态农业

  河东村位于古寨镇南部,东邻龙川,南接彭寨镇马塘村,西连水西村,北背丰和村,距离古寨镇政府3.5公里,是1957年省定革命老区,全村有39个村民小组,总占地面积16.4平方公里,总人口2530人。

  河东村委会嶂下村是九连工委和东分工委、和东行政委员会、粤赣湘边纵东二支指挥部及《大众报》报社所在地。作为当年和东地区的指挥大本营和战略后方,嶂下村延续并发扬了“延安精神”,一系列重大决策在这里形成并传达出去,为解放和平东部、龙川北部,夺取广东乃至全国的武装和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享有“小延安”之誉。

  对此,河东村着手修复了和东行政委员会旧址、《大众报》报社和千人大会广场等革命遗址,建设了国家3A级旅游厕所1座。据介绍,该村将紧紧围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努力把嶂下“红色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以此为引擎,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如养蜂、养鱼,种植百香果、葡萄、茶叶、有机蔬菜等等;支持鼓励发展农家乐、民宿旅游相关产业,让老百姓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实实在在红利,进一步加快老区脱贫奔康步伐。

  紫金方湖村:

  打造生态型“红色村”

  60多岁的龚佐中时不时地会到家附近的龚苑香烈士纪念亭去打扫一番。龚苑香是龚佐中的祖父,生于1902年,曾参与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先后出任中共紫河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共古石区委组织部部长、中共紫金县委委员等职,并受党的委派,到古竹地区发动青溪暴动,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5月,他被国民党杀害于紫金县城秋香江河边,时年30岁。2003年11月,在柏埔镇政府的倡议下,建设了龚苑香纪念亭,题名为“苑香亭”,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市区或紫金县城或本镇的共青团和学校组织的青年学生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方湖村地处柏埔镇北部,地理位置优越,省道242线(河紫公路)越境而过,距河源市区20公里,距紫金县城48公里,距柏埔镇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确定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省定贫困村,由深圳市海事局为牵头单位帮扶。

  据介绍,方湖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村民小组的具体规划也在推进中。对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计划依托红色人物龚苑香等,打造“红色”文化,保护“红色”资源,同时对具有民国风格的不可移动文物大屋(含九天十九井的客家围龙屋)进行适当的维修,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服务为主导,辅以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最终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红色村”。

  良好的生态,使方湖村的种养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其蓝野猪养殖业及其农副产品加工已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另外,群星、方湖、福田、永丰等村已建成柠檬、茶园、蔬菜、葡萄等种植基地。

  连平柘陂村:

  有着越野营地与花海的“红色村”

  柘陂村地处连平县最南端,东与三角镇相邻,南与东源县顺天镇交界,西与忠信镇新下村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12.2平方公里,下辖11个自然村,现有802户4032人。

  柘陂村是革命老区,保留着不少红色革命史迹,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是其中的重要一个。该旧址位于忠信镇东南约8公里的柘陂村吴氏四世祖祠堂内。该祠建于1930年。为了支持革命斗争,柘陂人民将吴氏阳念祖祠作为党组织地下活动场所。为了躲蔽国民党的耳目,1934年,当地党组织将吴氏阳念祖祠改为华南小学,安排进步人士以教书为名,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9月,连平全境解放,柘陂华南小学成为连平县人民政府、县委临时办公场所。2010年冬,连平县委为了弘扬革命斗争精神,对华南小学革命活动旧址进行修缮,至今仍有市内外不少单位组织员工前来参观学习,多家单位组织党员到这里来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党的忠诚,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据介绍,根据柘陂村的实际情况,该村确立了总体建设规划目标:以红色文化遗产为核心区域,将红色旅游、扶贫开发、文化熏陶、生态休闲等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结合丰华生态源公司实施的汽车越野及房车营地、文化商业街、婚庆玫瑰花海、户外拓展、休闲度假项目,致力将其建设成为以红色旅游服务为主导、辅以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红色村”。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转载 2018年12月30日 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