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 > 通知公告
“河源红色文化”系列报道:九连山下红潮涌,解放连平
发布日期:2018-12-12 08:38:18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1949年6月2日,连平县忠信区近万名群众集会,欢庆忠信解放和中共连平县委、连平县人民政府成立。

  巍巍九连山,被称为英雄山。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连平大湖等地就爆发了农民革命运动,成立了农会组织。1939年秋冬,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进入连平忠信、大湖等地,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持久战的方针、政策;该团中的共产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革命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1945年10月,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1947年2月,中共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48年8月,九连工委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九连地委和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打出“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旗帜,九连区工委改为九连地委。

  1949年1月1日,连和县人民政府在和平青州成立,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粤赣边支队改编为该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简称东二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在连平地区,大湖、上坪、高陂、内莞、三角相继解放。5月下旬,忠信、隆街解放;在这一时期,老隆、紫金接连解放。6月21日,连平县城解放。

  1

  解放大湖:白云楼战事酣

  大湖是连平第一个解放的地区。1949年2月3日下午5时, 白云楼被攻陷,大湖解放。

  白云楼位于大湖镇的盘石村,面宽47.5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为方形楼角式围屋,是清末时大湖人曾兆祥兴建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曾启瑞三兄弟居住。

  白云楼四角都建有碉楼,均为3层,高约10米。与楼角相连的外围楼房,均为2层半,高7.5米。二楼顶上设骑楼,与楼角相连通,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防守人员可以在二楼快速移动,随时换位防守。屋外9米高的护墙,使来犯者难以攀爬进入。外墙建有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瞭望和射击。

  也许因为白云楼具有上佳的防御功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几回被国民党军政机关占领。

  1948年3月,连平、和平国民党政府分别派遣160多名警力驻防于白云楼,防范、镇压大湖地区革命活动。

  1948年冬,解放大军南下已是势不可挡。驻连平、和平两县的保一团、保五团,在解放军沉重打击下日趋崩溃;驻忠信、青州、合水的保安队也闻风相继撤离。平日依仗保五团势力的谢岳臣、伍桂芳部眼下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遂进驻白云楼,依仗白云楼独特的地理位置、坚固的楼阁和精良的装备,妄想负隅顽抗。

  白云楼的6个楼阁都被派上了用场,武装齐备的国民党士兵各用一挺机枪警戒,监视远处的行人和车马。白云楼正门和侧门布置了日夜值班的流动哨,盘查过往行人。楼上楼下四周明地暗处都挖有枪眼、炮孔,既可对外射击,又可抵挡进攻之部队。

  然而大势难逆。1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刚成立不久的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之敌。

  27日晚,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集合东二支三团的桂林队、火花队、柘陂武工队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员会的全体人员约200多人,星夜进发,包围了白云楼。各队战士占据有利地形,架起枪炮对准白云楼6个楼阁;爆破班战士抱着炸药包伏于楼下,待命出击。另外,还有一队战士埋伏在守敌退路的隘口处,以防溃敌逃窜。

  因白云楼防御坚固,我东二支决定不予硬攻,只能攻心为上。我军通过发放投降书、喊话、炮击等政治、军事双管齐下战术,迫使守敌终于投降,交出武器清单和仓库钥匙,我军缴获物资一大批。谢岳臣逃到四角岭下草丛时,被埋伏的战士缴获了3支枪后释放。白云楼守敌投降后,大湖宣告解放。

  现在,白云楼依旧矗立在原址之上,但其内建筑在不断地衰败。

  2

  连和县人民政府运行半年后分家

  大湖解放前夕的1949年元旦,在和平青州成立了连和县人民政府(即连平、和平两县),由骆维强任县长,邓基、黄志猷任副县长。

  连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地设在如今的和平县青州镇山塘村刘氏宗祠内,管辖着粤赣两省边境的四个县,即现在的江西省龙南县大坝,定南县三享、老城、天花,广东省连平县的上坪、内莞、忠信、高陂、九连,和平县全境。

  从此,游击区的武装斗争,又增加了巩固政权的新工作。各地人民政府以政府的名义发布命令、布告,打击国民党统治势力,宣传共产党政策,对敌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看着共产党的声势越发浩大,忠信各乡的国民党武装联防队惶惶不安,纷纷派人前往人民政府联系,表示要当“白皮红心”人,明里为国民党做事,暗里为共产党出力。合水联防队队长吴海腾、下莞乡联防队队长黄国环、油溪横坑角联防队队长何寿南等人,都曾暗中前往谈判,双方还曾打过假仗,枪口朝天打,秘密运弹药给东二支。

  从1949年2月开始,连平境内各乡次第被东二支三团等武装解放。5月,国民党保十三团、十四团宣布起义,并配合我边纵解放了龙川、五华、和平、紫金、兴宁等一大片城镇和乡村,使粤东的东江、韩江解放区联成一大片。

  5月下旬,忠信、隆街相继被解放后,连和县人民政府分家,中共连平县委员会、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同时宣告成立。

  3

  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解放隆街

  1949年的夏天格外热。新丰县城之北、连平县城之西南一带所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他们很快就要被赶走了。我粤赣湘边纵队(简称边纵)东二支二团决定解放隆街区,采取由南向北依次推进的战略,首先攻打水西、科罗、百叟,再攻打隆街,最后扫除软坑之敌。在斗争策略上,采取双管齐下战术,把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结合起来。

  我军攻打水西,迫使国民党水西联防队队长谭风轩等人缴械。接着,郑大东率部从水西出发攻打科罗,科罗联防队队长谭美田、百叟乡长兼联防队队长欧阳子光先后投降,缴出军械、物资。

  5月下旬,我军开始攻打隆街。隆街圩镇有上百家商店,500多居民,是国民党隆街区公所和戡建会的所在地,是隆街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起初,伪区长叶少生还妄想负隅顽抗,打了一阵后便投降了。没多久,叶少生联合隆街区“戡乱”建国委员会主任叶少臣、当地土豪头子叶应元意欲组织反扑,我东二支二团一部闻讯回师隆街,使其反扑未能得逞。

  这样一来,田源、崧岭的联防队也不战自溃,纷纷逃散。叶少臣潜逃至软坑,尚不肯善罢甘休,又组织成立联防大队,企图阻挠二团解放软坑,被郑大东率部包围并击垮。至此,隆街区全境解放。

  不久,叶少臣在马洞被二团抓获,公审后处决于隆街。随后,叶应元亦被处决,叶少生则服刑死于狱中(《连平县志》)。

  4

  兵不血刃解放忠信

  忠信地区由于地下党组织较健全,受共产党影响较大,群众觉悟比较高。1947年3月,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回抵九连地区开展全面恢复武装斗争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带领部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当年6月下旬开始,九连区工委在连和、河东、和东、河西等分区陆续举办了多期青年干部训练班,仅在连、和两县边区的青州,就办了四期青干班和军政干部训练班,忠信、大湖等地大批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学习。这些进步青年,为后来连平全境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农历四月二十九,九连地委以及连和县人民政府指派连和县副县长邓基指挥,吴文辉带领忠信柘陂武工队为主力,进军忠信。

  5月22日,邓基在华南小学召开会议,对解放忠信圩镇作了部署。5月26日拂晓,各部队按已定方案进入伏击区,封锁要道路口,切断敌援兵来路。曾坤延和吴扬分别带领一个班,直插飞鹅岭嘴,抢占制高点,并向国民党忠信联防队队部(县供销社忠信中转站处)及区府(忠信镇藤椅社处)开枪射击。

  随后,在外围的各路分队紧缩包围圈,包围联防队队部和区府。联防队投降之后,邓基指挥部队进入联防队队部,活捉忠信联防队队长何英杰,俘虏国民党职员和警察30余人。收缴了长短枪40余支,子弹3000余发,手榴弹100余颗,掷弹筒2支。忠信镇遂宣告解放。

  第二天,各乡联防队前来投诚,宣告起义,计有中莞、小溪、油溪、下莞等500多人,纷纷举旗起义。

  很快,区、乡政府建立起来,成立了忠信区人民政府,连平、和平解放区越来越大。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需要,上级党委决定将连、和两县分开,各自成立县人民政府,连平县由邓基、曾献章任正、副县长,和平县由黄志猷、王森喜任正、副县长。

  5

  解放连平县城:

  国民党守军弃城逃走

  忠信解放后,连平城守军乱作一团,连平县国民政府县长黄伯强、连平国民党党部书记长何恩荣、“剿匪”大队长谢岳臣等率300余人修筑工事,企图守城顽抗。

  6月上旬,陈中夫、王彪奉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命令来到忠信,召集东二支七团魏洪涛、二团龙景山、三团曾炽辉、三支邱松鹤、连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对解放连平县城的战斗作了部署。

  为争取和平解放连平城,由六团和连平县人民政府联合写信给县长黄伯强、大队长谢岳臣等,要他们认清形势,放下武器,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劝降信发出后,黄伯强等人没有反应。“出发。揍!”于是开了战斗动员会后,边纵各路部队即向连平县城进发。

  6月20日上午10时,东二支占领了连平县城附近各山头阵地后发起攻击,六团机炮连瞄准位于县城南门的县国民政府所在地开炮,青天白日旗杆被击中倒下,城内登时一片混乱。激战到下午3时,驻防韶关、翁源的国民党独立第九旅,应黄伯强的请求,派1个装备精良的团(约800多人)前来解围。

  黄昏时分,该团到城郊西门岗后,分两路向边纵围城部队扑来。围城部队一时摸不清情况,加之敌军火力极强,节节逼近边纵阵地,边纵部队伤亡很大。为保存力量,边纵攻城部队坚持战斗到天黑以后,便撤退到石龙、大埠、内莞一带。

  这一战,似乎是国民党守军占了上风。然而,第二天(21日)一早,边纵接到城内情报,说城内机关、商店全都关门闭户,街上见不到一个人,像死市一般。边纵马上派出一个排,由赖树德率领前往侦查。原来,昨晚城内守军被解围后,黄伯强、何恩荣、谢岳臣等早如惊弓之鸟,不等援兵片刻停留,竟立即弃城逃至陂头。

  6月25日,连平县人民政府正式进入连平县城凤阳书院办公。同时派出一个营,到陂头外围村庄楼下等地监视黄伯强,不让他逃走。7月上旬,边纵200余人挺进陂头,驻在陂头街外围,监视黄伯强的活动。

  9月14日晚,边纵兵分两路,围剿黄伯强部。9月15日凌晨,黄伯强和国民党陂头区长谢国周风闻消息后便落荒而逃(后逃往香港)。天亮时,黄部 300余人经李洞坳往南面方向窜逃。边纵曾坤宜、曾宗率五团一营两个连100余人跟踪追歼。在陂头黄梅斜一带打响战斗,一直打到黄昏,最后在边纵优势兵力进逼之下,守军弃屋逃窜。

  9月中旬,南下大军十五兵团进入贵东边境,在南下大军的配合下,当即解放了陂头。至此,连平县全境解放。

  敌大队长谢岳臣见大势已去,表示愿意缴械投降。然而,谢岳臣投降几个月后,又与贵东张翰轩共谋反攻,其阴谋尚未实施,即被人民政府施计诱捕并镇压。

  (本文参考资料:《连平县志》、《连平党史资料汇编第一辑》等。)

(转载 2018年12月12日 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