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赋》石刻落户万绿湖畔
徐寒,1961年生,原名建川,四川富顺人。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为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教授。其主编的经济学教科书被国家发改委选定为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徐寒书法作品选》等。
2013年11月28日,《河源赋》大型石刻在万绿湖广场(东源新港万绿湖码头)揭幕。该石刻内文为北大教授徐寒所作的《河源赋》,由徐寒本人书写,石刻材质为黄腊石。此赋约700余字,以富有文采的笔触,介绍了河源山水人文风情。该石高2.8米,长8米,重达56吨,天然外型酷似鱼形,石质坚硬温润。城以赋彰,赋以城久,该赋之刻石,为河源美景万绿湖增添了人文之气,也提升了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民在万绿湖景区观赏《河源赋》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
《河源赋》集四美于一身
《河源赋》集四美于一身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认为,《河源赋》是徐寒教授的倾情之作,是难得一见的经典美文,集大气之美、大雅之美、大智之美和大爱之美于一赋,值得永久传诵。
首先,有大气之美。此赋气势磅礴,纵论古今,泼墨山水,淋漓尽致,一挥而就。读此赋,可览河源名山秀水,可读河源千年历史,可晤天地人间神奇。
其次,有大雅之美。此赋通篇文采飞扬,灵动飘逸。修辞造句,如珠落玉盘。立意抒情,如高山流水。描景写物,如神笔绘就。抑扬顿挫,如仙乐飘飘。如赋中描绘万绿湖:“借得洞庭浩渺;分得西子妩媚;移来匡庐云雾。只不过点缀这仙镜绿容。”何等洒脱高雅!
第三,有大智之美。此赋借山水美景抒豪迈之情,揽人文胜迹发感世之言,智慧哲理,意味深长,启迪人心。赋中有句云:“仁者以厚德安邦,智者以博爱济世。”
第四,有大爱之美。此赋歌咏山水,由山水及河源,由河源及国家。河源乃“藏龙之地,一方净土。得其风而盛其水,隐其秀而开泰来”。赋中又曰:“高朗气象如见,和谐之音如闻,国强家兴正当时矣。”眷恋河源,歌颂国家,其情尽表。
首先,有大气之美。此赋气势磅礴,纵论古今,泼墨山水,淋漓尽致,一挥而就。读此赋,可览河源名山秀水,可读河源千年历史,可晤天地人间神奇。
其次,有大雅之美。此赋通篇文采飞扬,灵动飘逸。修辞造句,如珠落玉盘。立意抒情,如高山流水。描景写物,如神笔绘就。抑扬顿挫,如仙乐飘飘。如赋中描绘万绿湖:“借得洞庭浩渺;分得西子妩媚;移来匡庐云雾。只不过点缀这仙镜绿容。”何等洒脱高雅!
第三,有大智之美。此赋借山水美景抒豪迈之情,揽人文胜迹发感世之言,智慧哲理,意味深长,启迪人心。赋中有句云:“仁者以厚德安邦,智者以博爱济世。”
第四,有大爱之美。此赋歌咏山水,由山水及河源,由河源及国家。河源乃“藏龙之地,一方净土。得其风而盛其水,隐其秀而开泰来”。赋中又曰:“高朗气象如见,和谐之音如闻,国强家兴正当时矣。”眷恋河源,歌颂国家,其情尽表。
书画家陈雨:《河源赋》为当世律赋之上品篇
徐寒的画独有意味,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他的学养,他对于经济、对于传统文化都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其著述等身。他的诗写得好,清新灵动,直抒胸臆;他在韵文、赋、楹联上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他曾为许多名胜撰过联,作过赋。如他作的《丽江赋》、《河源赋》,揽烟景于毫端,发逸怀于楮墨,意境浑成,文雄句丽,声韵高古而庄雅畅达,实为当世律赋之上品佳篇,现已被当地巨石刊刻,流誉一方,蔚为景观。
(陈雨《我读徐寒先生的书画》摘录,原载《翰墨典藏》,2007年第二期)
(陈雨《我读徐寒先生的书画》摘录,原载《翰墨典藏》,2007年第二期)
故事
倾情创作《河源赋》
徐寒《河源赋》的写成、石刻的落成,与他的好友、美平工业城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文红的推荐分不开。8年前,郑文红邀请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徐寒来河源采风,写成《河源赋》,此赋曾发表在《光明日报》等中央报刊上,文学界评价很高。
“徐先生是我20多年的好友了。当时,我知道徐先生写的《丽江赋》很有名,就想请他为我们美丽的河源作一篇赋。”郑文红说,“听说了河源的美景,徐先生欣然答应。”于是,郑文红陪同徐寒游览河源三日。
“回来后,徐先生把我‘赶’出他的房间,他要一个人潜心创作。”于是郑文红静待,“到了次日凌晨5时,徐先生给我打电话,说《河源赋》出来了,那将是可以传世的作品。我听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郑文红还是河源市政协委员,在政协河源市五届五次会议上,他提出,要把《河源赋》雕刻在万绿湖景区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如今事已达成,“这个雕刻,对宣传河源,对河源的文化品位,都有促进作用。”
“徐先生是我20多年的好友了。当时,我知道徐先生写的《丽江赋》很有名,就想请他为我们美丽的河源作一篇赋。”郑文红说,“听说了河源的美景,徐先生欣然答应。”于是,郑文红陪同徐寒游览河源三日。
“回来后,徐先生把我‘赶’出他的房间,他要一个人潜心创作。”于是郑文红静待,“到了次日凌晨5时,徐先生给我打电话,说《河源赋》出来了,那将是可以传世的作品。我听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郑文红还是河源市政协委员,在政协河源市五届五次会议上,他提出,要把《河源赋》雕刻在万绿湖景区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如今事已达成,“这个雕刻,对宣传河源,对河源的文化品位,都有促进作用。”
专访
用情用心创作无愧山水的作品
——专访北大教授徐寒
——专访北大教授徐寒
8年前,徐寒在郑文红的邀请、陪同下,在河源整整游览了三天,去了桂山、万绿湖、苏家围等河源胜地,对河源山水有了一定的了解,又翻阅了一些河源地方史志,然后住在万绿湖里的水月湾景区,花了一个晚上时间,把这篇《河源赋》写了出来。
徐寒说,要在一篇赋中,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山水形胜,或者透过山水达到很高的一种人文情怀,有历史感,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的文章,必须有一定历史深度。
“我喜欢河源,这篇《河源赋》,是有感而发的,没有任何功利的东西,就是一种情绪,一种人文情怀的表达。见到这样的好山水,我有想表达出来的愿望,因而写出来的。”徐寒说,“这篇赋能不能够传世,后人才知道。当我们的后人能从各种版本,各种书籍中读到这篇赋的时候,能够随着我一起去欣赏河源的风光,一起去感悟河源的文化,这已经足够矣。”
徐寒认为,众多扬名天下的名胜古迹,无一不是一种文化的发现和文化的输出,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动天下,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传颂千载。楼是建立在地上的,可以兴废,会塌会垮,但精神的高楼,却能在后人心中永不磨灭,所以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魅力,一种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的神奇之处。河源向来注重文化的打造,徐寒为此作了一篇《河源赋》,“对河源山水文化进行了一番诠释”,他表示,这篇赋,或许可以说是为河源文化注入和发现开了个头,“那么,我希望更多的文人骚客,更多的名人学者,真正地把心沉静下来,不是为了名或者利来发现这片山水,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理解这片文化,热爱这片山水,从而创作出无愧于这片山水的好作品。”
徐寒说,要在一篇赋中,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山水形胜,或者透过山水达到很高的一种人文情怀,有历史感,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的文章,必须有一定历史深度。
“我喜欢河源,这篇《河源赋》,是有感而发的,没有任何功利的东西,就是一种情绪,一种人文情怀的表达。见到这样的好山水,我有想表达出来的愿望,因而写出来的。”徐寒说,“这篇赋能不能够传世,后人才知道。当我们的后人能从各种版本,各种书籍中读到这篇赋的时候,能够随着我一起去欣赏河源的风光,一起去感悟河源的文化,这已经足够矣。”
徐寒认为,众多扬名天下的名胜古迹,无一不是一种文化的发现和文化的输出,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动天下,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传颂千载。楼是建立在地上的,可以兴废,会塌会垮,但精神的高楼,却能在后人心中永不磨灭,所以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魅力,一种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的神奇之处。河源向来注重文化的打造,徐寒为此作了一篇《河源赋》,“对河源山水文化进行了一番诠释”,他表示,这篇赋,或许可以说是为河源文化注入和发现开了个头,“那么,我希望更多的文人骚客,更多的名人学者,真正地把心沉静下来,不是为了名或者利来发现这片山水,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理解这片文化,热爱这片山水,从而创作出无愧于这片山水的好作品。”
《河源赋》全文
岭南古邑,粤东新城。三山形胜,两江汇流;藏龙之地,一方净土。得其风而盛其水,隐其秀而开泰来。唯灵气须化毓,况天地而独钟。民淳物阜,是处万象兴动。
寻一脉清源,千年悠悠。赵佗武王,剑定南越;宋时成之,文誉九州;代有学设,门墙紫苏,犹闻学士书声;世存文彰,奎光射斗,更见英才辈出。
观百里画廊,细识畲族图腾;风送山歌,客家风情浓。围龙屋里,牛筋糕奇,米粉香来,何不把盏饮娘酒。但看龙川马灯舞,忠信花灯红,且将这一方民俗,一一萃收。
登高循游,望桂山嵯峨,霍山崴峙,梧峰峭耸,逶迤环抱,万峦争翠,千峰竞秀,遐眺神怡矣。或丛林密布,大树参天;或竹影婆娑,百鸟啁啾;杂英兮缤纷,异彩兮流金;好一个植物王国。有石峡清溪,龙湾漂流;有圣迹苍岩,叠瀑连珠;有龟峰塔影,溶洞深幽;有紫金天宫,温泉汤沸。如玉麟观月;如酒瓮凌云;如高僧拜寿;如砻衣接佛;其汗漫仪状,妙不可喻。一步一佳景,步步信出奇矣。
泛舟湖上,看镜花水月,岛屿如嫘,万绿骋波。浪语呢喃里,借得洞庭浩渺;分得西子妩媚;移来匡庐云雾;只不过点缀这仙境绿容。水天一色,生云树以空明;绿映丹霞,邀野凫以同住。仰观俯察,振逸想于遄飞;透阅古今,荡清波而灵动。潜心而澄怀,听般若之大音。秉志以立德,纳百流之宏阔。每对青山,揽物放怀,兹有高迈之心;常依绿水,横舟吟唱,是为光华之赋。
嗟乎,自古人生瑰丽者,当壮游山川,在景中情生而得心也,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夫山水皆得,乐其山水而山水乐,何耶?仁者以厚德安邦,智者以博爱济世:善政裕民,善心充溢,善利远猷,高朗气象如见,和谐之音如闻,国强家兴正当时矣,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