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残疾人联合会 > 通知公告
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河源市残联“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
发布日期:2023-05-11 17:10:09 来源:河源市残联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近年来,河源市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重点,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相关要求,有序推进普法工作与日常业务相融合,从而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1_调整大小.png

河源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普法根基

  市残联把“谁执法谁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明确班子成员普法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格局。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政府主导作用,以残疾人保障法为纲,奠定残疾人基本民生和残疾人事业的法治根基。修订出台《河源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等42个助残政策文件,织密织牢残疾人民生法治保障网。


图片2_调整大小.png

普法队伍在活动现场


  (二)加强残联的主体作用。为确保普法工作在全市残联系统的全面实施,市残联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残联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序推进我市残疾人普法工作。根据省残联普法规划和市普法办要求,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年度普法计划,明确普法目标、普法对象、普法内容和工作举措,确保普法责任落地落实。

  (三)夯实普法网络。健全了以市、县(区)残联为主体,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各残疾人协会为骨干的普法网络,有效推动残疾人普法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截至2023年3月底,市、县(区)、镇残联顺利完成换届,所有村级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市、县(区)五大残疾人专门协会相继成立,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残疾人普法工作,面对面普法宣传、落实扶残助残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较好解决残疾人基层普法宣传工作的盲点、堵点问题。


图片3_调整大小.png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推动全民学法,增强普法意识

  推动全民学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认识,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大力营造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4_调整大小.png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部署会议


  (一)发挥党组织作用学法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来抓,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系统法律法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法治建设与残联各项业务同部署、共推进、抓落实,着力推进法治残联建设。


图片5_调整大小.png

市残联领导深入基层


  (二)开展多形式学法。制定“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帐、清单,明确理事会领导带头学法。建立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以基层调研、报告会、讲党课、法制宣讲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近年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普法专题学习20场次,法制专题讲座6场次,开展普法宣传180场次。


图片6_调整大小.png

《民法典》专题讲座


  (三)发挥网络作用学法。通过“学习强国”APP、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等学习平台,开展残疾人工作者8小时外学法;每年组织全市系统在编人员参加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学习,学考通过率100%;依托省残联“心悦普法”手机小程序,强化残疾人法律法规普法考学,将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助残社会组织、专职委员等列入学习考评对象,2020年以来共计535人次参加学法考评,考评通过率100%;组织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参加中国残联的“残疾人权益保障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参加人员1620人,第一轮竞赛在全国获得第20名,第二轮竞赛获得全国排名第26名的好成绩(全国地级市293个)。以赛促学,形成全员学法普法的浓厚氛围。

  三、主动发挥职能,提升普法实效 

  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聚焦主责主业,将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的服务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普法实践。在履职过程中普法。坚持将普法工作融入残联业务、残疾人服务、重点工作任务等统筹推进。


图片7_调整大小.png

《残疾人保障法》专题学习会


  (一)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将普法学法知法用法全面融入各项残联业务和服务,聚焦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点难点,推动29项省市政府民生实事和6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项目落地落实,全方位推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二)全面落实普惠政策。为全市持证101441名残疾人提供服务,目前,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8998人,累计发放1547.703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4037人,累计发放470.1450万元;累计26023人次获得基本康复服务,其中辅具适配人数4107人,平均康复服务率98.25%,2022年全省排名前列;举办57期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超306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3269人次,树立创业就业典型20余人次。贯彻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推进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


图片8_调整大小.png

残疾人集中就业


  (三)大力实施特殊帮扶。实施普惠性和特惠性相结合的残疾人帮扶措施。三年来,累计发放临时救助630人次,60万元;为1074人次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发放教育资助178.35万元;发放0-6周岁户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补助3721人次,金额7442万元;2020年-2023年投入1542.8万元为2798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个性化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

  (四)全力推动重点任务。结合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残疾人证核查等残联业务,发挥专职委员入门到户的优势,开展送法上门。近三年共完成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301935人次,其中入户开展普法28956人次;累计为7804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救助,施行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6174例;结合市委市政府“三项专项行动”,联合市委政法委、卫健、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组织对我市856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情况核查和办证动员,积极推进平安河源建设。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普法。加强与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三年来,办理落实了《关于畅通残疾人就业渠道,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的提案》《关于重视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案》等12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有效推动残疾人各项具体权益保障政策的出台。

  四、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市残联坚持以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网络为载体,强化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机制建设。2014年,河源作为全省首批城市成功创建“残疾人维权工作达标市”。

  (一)搭实维权网络。市县两级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站8个,聘请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多镇建立法律工作联络站。三年来,共接待处理来访335多人次,办结网络信访件、书面来信等265余件,为残疾人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拓宽维权渠道。畅通信访维权渠道,妥善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开通12385残疾人专门服务热线,并入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信访投诉、生活帮助、办事指南等服务。开通残疾人证办理“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市残联根据诉源治理、源头化解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12345热线服务工作,自开通以来,共承办12345热线工单288件,办结率100%,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维权台账。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市残联与市民政、卫健、妇联等多部门积极联动,开展残疾人权益维护专项活动。实施“关爱女童护苗成长”保护女童人身权益三年行动,开展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涉残儿童、打击防范强迫智力残疾人劳动违法犯罪、无人监护或事实无人照护独居残疾人安全风险等专项排查工作,落实监测报告制度,建立信息跟踪档案,健全服务台账,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法治氛围

  市残联积极营造助残氛围,持续联动全社会共同扶残助残,助力创设和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市残联坚持把开展志愿服务当成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并与普法工作结合,同部署、同实施。依托“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粤群通”等,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等群众性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扶贫解困、生活照料、支教助学、文化体育的服务,宣传法律法规,引导残疾人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进一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残联共开展志愿服务80余场次。


图片9_调整大小.png

法制宣传现场


  (二)增强残疾人维护意识。印制宣传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分发到各县(区)残联、直属各单位及各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康复、就业、文体等服务机构,广泛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并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把普法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近三年来,市残联共制作印发《残疾人就业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河源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等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宣传读本8500本、小册子12000册,残疾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图片10_调整大小.png

送法下乡


  (三)不断创新普法手段。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开辟河源广播普法专栏,邀请律师上线讲法,采用网络直播、专题普法讲座等形式让《民法典》、《法律援助法》重要法律法典走到残疾人身边,走进残疾人心中;为方便听障人士了解新闻资讯,河源市人民政府网设置无障碍模式,携手河源电视台在《民生一线》栏目开播手语新闻;在河源广播电台FM91.1开设“共享阳光与爱同行”残疾人普法专栏节目,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各项残疾人扶助政策,目前已开播3年;充分利用河源市残联网站、“河源残联”微信公众号开展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图片11_调整大小.png

全国助残日捐赠活动


  (四)加强社会助残服务。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优秀个人和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广东省残疾人公益基金会、广东狮子会河源代表处等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节日,开展“助明、助行、助学、启智”等慈善募捐活动,三年共接到捐赠款物价值1723.8万元。初步了形成“爱残、助残、扶残”的良好局面。


图片12_调整大小.png

爱耳日法制宣传


  残疾人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多级党委、政府和残疾人工作者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普法的实际成效推动河源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