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好!以前就医结算后,我们要先垫付,然后拿到出院证明到相关机构去办理报销。如今,随着医保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我们直接可以在医院报销,方便之余还节省了时间。”提及河源医保,市民黄女士连连称赞。
2022年,我市将加强参保宣传和保费征收,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财政补助资金从每人每年5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目前,以上两项被列入2022年河源市“十件民生实事”的任务均已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帮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的医疗保障机制,让参保群众看病有“医”靠,为群众健康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加强参保宣传和保费征收,织密医疗“保障网”。
“我们每年都要购买医保,能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市民朱先生说,其小孩因出生黄疸指数高曾住院多次,加之年幼体质弱容易生病且右手大拇指多指畸形在去年住院做手术,所以医疗费用数额较大。所幸有医保,住院有报销,在门诊看病买药也能用医保的钱,切实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2022年,我市持续扩大医疗“保障网”服务半径,做好群众看病就医“兜底”,强化参保宣传和保费征收,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切实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市参保人员达304703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547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7647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有2521563人。去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完成252.11万人,完成率达99.2%以上,位居全省第六名,优质高效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及2022年市“十件民生实事”涉及医保部门的任务。
据了解,为增强广大群众对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率,把医疗保障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市医保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模式进行广泛宣传。去年,市医保局累计推送68篇推文,编发简报12期,通过媒体报道39次,进社区宣传374次,发送短信87万条。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持续满足参保群众需求,切实保障参保群众的医保待遇,2023年度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50元,集中参保缴费期也将延长至2月15日。接下来,我市医保部门与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将持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共享,加强数据比对。同时,督促各县区医保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做好新生儿、困难人群中途参保缴费工作。
二、提高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DIP付费改革。
我市落实医保政策,努力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10元,根据《广东省医疗保障待遇清单(2022年版)》要求,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与个人缴费标准达到2:1以内。
去年底,75岁的曾爷爷因慢性肺气肿在东源县中医院进行治疗。其家属表示,得益于医疗保障政策,曾爷爷治疗费和住院费共花费6000多元,享受60%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2500元,不仅看好了病,还提供即时结算报销的就医便捷服务,很实在。
市医保局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全力推进DIP付费改革。河源医保经过近2年的DIP付费改革探索,使医保基金结算率整体提升,可持续性增强;让定点医院增加了经济收益,提升了医疗水平,创新了技术,促进了医院更加精细化管理;参保人全面实施就医即时结算服务,不仅使就医费用负担减轻,还提升了就医便捷性。通过DIP付费改革,实现了医保、医院、参保人三方的受益,率先完成了2021年DIP付费年终清算、划拨,清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