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普法办的科学指导下,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关于“八五”普法工作的具体安排,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依托市场监管职能,压实普法责任制,健全制度、强化督查,系统推进普法工作,形成党组领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格局,确保“八五”普法在市场监管领域落地见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普法责任制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制定印发《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法责任清单》,成立“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法治宣传工作职责,组建了一支法律知识精、业务工作实、组织纪律严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将普法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二、提高履职能力,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完善并公开《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定期开展专题学习,推进行风建设三年行动,增强党员干部党纪意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组织学习传达习近平法治思想、党中央依法治国部署及省市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二是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智慧监管、知识产权、民法典普法、安全用药科普、公平竞争政策进党校、地方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培训等系列活动。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讲座培训123场。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内部法制工作机构,聘请专职法律顾问,在合同审查、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积极履行应诉职责,2021年以来,均完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无败诉案件;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12份,废止部门规范性文件5份。四是强化考核监督。局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每年向市委开展述职述廉述法报告,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五是巩固达标创优成果。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确保年均不少于60学时。积极参加全省监管能力比武、法律知识竞赛等,提升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保障执法专业规范。
三、广泛宣传普及,营造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普法队伍建设。组建市场监管信息新闻宣传员队伍和普法志愿者队伍,选派人员加入河源市普法讲师团,开展以宪法为核心、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为主体的普法宣传教育,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5.20世界计量日”“安全生产月”“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现场普法宣传。二是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在全省率先组建全市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村,以村卫生站为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点,切实提高药品安全宣传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1387个基层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点(村卫生站),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10场次。三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政务服务网站上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事项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开,实现办事指南、执法依据向全社会公开。同时对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决定等执法决定予以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提升政策制定群众参与度。2021年以来,牵头起草规范性文件11份,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并同步制作各类政策解读文件12份,其中文字解读10份、“一图读懂”2份,有效提升政策知晓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扎实推进全员普法。一方面,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实际,积极向监管对象宣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在消费维权、投诉举报和信访处理中普法,推动维权服务站建立,引导经营者履责,并向经营者、消费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第三方面,通过行政约谈、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对食品生产、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电梯维保单位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企业依法经营,2021年以来,共组织集中约谈宣教13场次。第四方面,在办案过程中加强对当事人的教育,对非故意违法主体以说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将执法过程变为普法实践。第五方面,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产品质量技术法规帮扶活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活动”等系列普法实践活动,在服务民生、企业中同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和企业法治意识。
四、创新宣传形式,打造河源市场监管普法宣传矩阵
一是深化以案释法。公布河源市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十大典型案例、河源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十大典型案例、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等多批案例,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实施有效引导。二是拓宽参与渠道。打造“直播查餐厅”特色执法普法节目,针对消费者关注的餐饮卫生问题,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和媒体参与等方式开展现场执法普法活动,拉近市民和一线执法现场的距离。2021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直播查餐厅”51期。三是夯实阵地建设。持续建设食品药品和质检科普基地,通过宣传挂图、实物展示、音视频演示、生产车间参观、水质实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食药安全知识及相关法规。现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及站点2个。四是加强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及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五是精心打造市场监管新闻宣传品牌。不断丰富“河源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河源市场监管”微信视频号、“市场监管在线”河源日报专栏、“聚焦市场监管”河源电视台专栏等宣传内容。2025年在政务微信公众号创新开设“普法小课堂”专栏,目前已连载发布8期,通过“以案释法+图文解读”模式,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六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市普法作品征集、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制作选送《“小白”的陷阱》等公益视频参赛,在“药安全 粤健康”短视频大赛中多个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荣获河源市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五、发挥示范作用,扎实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
一是执法办案效能获国家、省肯定。2023年,联合公安部门查处的生产销售假药案获评国家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优秀案件。2024年,紫金县某加油站出租营业执照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收录为典型案例,连平县市场监管局执法股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紫金县城南市场监管所服务花生油小作坊经验获评全省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秀”典型。二是市场监管领域各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我市在2023年省质量工作考核、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均有较好提升,位列粤东西北前列;我局连续五年在全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两年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被评为市I类单位“优秀”等次。三是药品安全监管改革创先争优。在全省率先试点创建基层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荣获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获国家药监局、省药监局高度肯定,同时荣获2024年度河源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四是不断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商标品牌建设案例入选省优秀案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获省采用。积极组织创新主体参赛并屡获佳绩,在第二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获8个奖项,总数连续两届居参赛市第二;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商标品牌大赛获1个银奖、1个百强;3个案例入选第六届知交会典型案例。河源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成功入选省首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河源市农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成为粤东西北唯一获评优秀的国家级网点。“河源建设农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大力推动涉农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改革案例入选省经济体制改革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