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05536425644/2021-00059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1-04-30
名称: 【工作动态】河源市扎实推进欠薪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工作动态】河源市扎实推进欠薪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河源市欠薪案件数、涉及劳动者人数和金额数等欠薪治理数据指标整体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得到明显遏制,未发生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劳动者越级进京上访事件。为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河源市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压实责任,形成根治欠薪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市级政府负总责、各县区政府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市级领导小组由原先的17个成员单位扩大到现有的23个成员单位,并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劳资纠纷形势进行具体研判,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积极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在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中,人社部门主动作为,牵头强化应急响应,会同住建、公安等部门及时介入调处,稳控平息事态;在建设领域推行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为主的惩罚机制。由住建、交通、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严把建设领域新开工项目准入关,对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建设施工单位,一律不颁发新项目施工许可;在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中,人社、公安密切配合,公安对人社部门移送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违法案件,依法及时采取网上追逃、刑拘和逮捕等强制措施进行查处;在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帮扶服务方面,河源市共设立7个“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实现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在市直、源城区、和平县3个案件多发地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凡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扩宽农民工维权和申请法律援助渠道。通过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基本实现了河源市根治欠薪工作方式由人社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动的转变。三是对各县区政府实施年度根治欠薪工作考核。自2018年起采取对各县区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年度专项考核的方式,考核结果实行A、B、C三级等级评价。通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以考核指标的导向性、牵动性和可考性,进一步压实了各县区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实现了根治欠薪工作责任主体由人社部门向市、县政府的转变。

       二、强化宣传,营造依法用工良好氛围。一是用好“新旧载体”,普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在市区主要路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重点生产制造类企业厂区等醒目位置张贴《条例》宣传标语,印制并派发《条例》白皮书、农民工维权宣传口袋书和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制作动漫宣传小视频,采取在河源广播电视台“人社在线”栏目、河源电台等多媒体平台滚动播放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条例》知晓度;与此同时,利用河源人社微信公众号发出《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致工程建设领域各企业的倡议书》,提醒农民工关注工资支付相关事宜,倡导工程建设领域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诚信守法、规范用工,有效扩大了《条例》宣传的覆盖面。二是组织专题培训,提升宣传深度。2020年,河源市市、县两级人社联合住建部门共举办了9期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培训班,共1332名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和劳资管理专员参加了培训,基本实现了对在建工程项目相关企业的全员轮训。培训中由专人对《条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明确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的责任以及违法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指出了在建工程项目用工管理共性问题,进一步压实了建设领域各方主体的工资支付责任。三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做到“边执法边普法”。针对《条例》重点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特点,河源市结合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对建设领域开展了二轮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由专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违法责任和成本的生动讲解,并提供现场政策咨询服务,确保建设领域各方主体积极对标对表《条例》,规范项目和用工管理台账;四是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确保宣传精度。河源市人社局联合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和市国资委,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内均树立一个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较为规范,特别是实名制、专用账户管理等制度落实到位的在建工程项目为先进典型,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动员号召本领域内其他在建工程项目对标看齐,切实规范用工管理行为,确保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到位。

       三、落实制度,规范建设领域用工管理行为。河源市不断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狠抓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确保工程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是落实劳动用工实名管理制度。住建部门开发“河源市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与省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共享。住建部门于2020年10月份开始实行信用信息平台与实名制管理平台联动,对不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的企业进行诚信扣分,并实行系统自动计分,确保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项目入库率达100%。二是实施工人工资分账管理制度。规定新报建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必须按规定增设工人工资支付专用账户相关条款,要明确约定农民工工资占工程造价的具体比例(如房屋市政不低于合同造价20%、装饰装修工程不低于30%等),并督促在建施工企业推行由分包企业委托总包企业通过设立的专用账户来发放工人工资。三是推行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河源市推行现金、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等三种形式缴存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通过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等4方主体共同参与保证金制度的实际运行,在减少施工企业现金支出、释放资金流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保证金垫付兜底功能,实现了“保支”与“惠企”的双利好。四是落实维权信息告示牌制度。要求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项目基本信息及农民工维权渠道,并要求每月张贴并公示工人考勤表及工资发放表。

       四、加强督办,及时处置欠薪问题线索。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自2020年12月14日开始启用,劳动者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只需关注人社部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反映诉求,切实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指尖上的便利”。在处置该平台问题线索方面:一是为县区分设平台账号。按照区域管辖原则,由各县区自行导出平台欠薪问题线索,及时核查并录入线索办理情况,最终由市统一审核提交,确保了欠薪问题线索导入、录入、核查及审核各环节的流畅性。二是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定欠薪问题督导员。为住建、交通、水务、国资等四部门在平台内分设账号,要求各指定1名业务骨干担任本部门的欠薪问题督导员,督促指导本领域内各县(区)欠薪问题线索处置工作,确保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线索按时限妥善办结。三是建立“河源市处置国务院欠薪问题线索平台政务微信群”。市级指派专人每日上午在建立的“河源市处置国务院欠薪问题线索平台政务微信群”通报各县区平台线索处置情况,对接近亮黄灯的县区进行重点指导,确保市、县两级沟通顺畅。是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县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由市级劳动监察业务骨干包干定点联系2个县区,指导督促所联系县区按时办结平台问题线索,切实提升了平台线索办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