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好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近日,河源市市直学校纵向帮扶县区学校签约暨河源中学教育集团新成员校加盟仪式在河源中学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利华出席仪式并讲话。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汝荐主持仪式并宣读有关文件。
杨利华强调,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对口帮扶工作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市直学校对口帮扶县区薄弱学校,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通过对口帮扶,有利于发挥市直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加强学校之间交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更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打破地域、学校之间的壁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需求。二要聚焦目标任务,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要明确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学校、教学、老师、学生等四个关键因素协同发力,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一要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市直学校要通过选派管理干部挂职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县区薄弱学校要结合工作需要和挂职干部优势特长,合理安排分工,真正让挂职干部“挂实职、给实权、负实责”。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市直学校要采取措施鼓励、安排优秀、骨干教师到县区薄弱学校通过长期任课、兼课或示范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帮助学校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市直学校要充分利用师徒结对、跟岗学习、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等形式,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四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市直学校要与县区薄弱学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培养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为目标,给予全方位指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强化工作保障,切实保证对口帮扶工作落地见效。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对口帮扶工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要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跟踪管理,要健全对帮扶干部、教师的关心关爱制度,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人文关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县、校三级媒体,广泛宣传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仪式上,东源县教育局、河源中学、广师大教育集团的代表作发言;帮扶学校与受帮扶学校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河源市河源中学作为集团核心学校,将在河源市第一中学、河源市深河中学、河源市第一实验学校为集团分校的基础上新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师大”)高新区实验学校、广师大工业园实验学校为集团分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一教学标准与质量监控、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增强品牌影响力与辐射作用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进集团内各成员校共同发展,为河源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河源市第一小学等市直学校(幼儿园)将分别对口帮扶东源县、紫金县、广师大河源教育集团等县区学校,充分发挥市直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受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化发展。
据悉,此次签约仪式是我市扎实开展教育纵向帮扶工作的具体体现。今年11月初,市教育局制定并印发《河源市教育纵向帮扶工作方案》,明确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教育资源统筹和各类投入,引导帮扶单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以东源县、紫金县和广师大河源教育集团为抓手,全力做好教育纵向帮扶工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教育纵向帮扶采用“帮扶者帮扶”两级推进模式长期实施,即首先由市直学校对口帮扶县直学校为主要形式,待条件成熟,由县直学校对口帮扶乡镇和农村学校。第一轮帮扶期限为2023年至2026年,力争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帮扶项目作为年度重点项目,协助推动申报打造省市帮扶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