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召开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联席会议,对外发布确定4家经许可后,可在市区投放运营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并明确规定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试运营总投放量为1.2万辆,且需实行上牌管理制度。
8月即将来临,目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是否按照相关部门要求上牌?不符合条件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是否按照要求收回车辆退出市场?市民对此态度如何?相关部门是否有进一步的工作举措?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民和相关部门。
未经许可擅自投放的单车扎堆
河源市发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管理通知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自前年起,市区出现大量赢利性质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这些共享单车私自设置固定停车区域,未经许可擅自投放,霸占人行道、盲道,占用公共停车资源,影响市民正常通行,扰乱城市管理秩序。而共享电动自行车基本没有进行消毒等防疫措施,车速较快,市民骑行时缺少安全保护措施,易发生交通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7月16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邀请目前运营企业主体召开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联席会议,会议首次发布河源市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管理细则,明确河源市区首次将准入投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1.2万辆,并发布获得投放运营许可的企业为哈罗、美团、蜜蜂、小彬4家企业。
市区仍有大量未获经营许可的共享单车
严控运营企业及投放量获市民支持
7月23日,记者来到市区旺福路、翔丰国际广场、汇景御府中央等市区主要干道、商圈及小区附近,发现除以上准入企业的单车外,仍有许多非以上4家企业的共享单车停放。不少市民仍使用青桔等不在许可范围内的共享单车出行。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市民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表示支持,但仍有部分市民对是否为准入企业单车并不十分在意。“一般都图方便,有的公司需要单独下载APP,这种就不会去使用。”家住市区长鸿花园的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在市区许可经营的企业信息没有太多留意,只要能够方便出行即可。
“共享单车企业太多,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市民也难以选择。”市民阮女士则表示支持对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试运营企业、总投放量等的控制。她表示,共享单车可以成为城市中美丽的风景线,但如果数量太多,没有空间停放,会导致乱停乱放的现象,也会影响市容市貌,城市形象也大打折扣。记者了解到,此前,因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过载、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等不文明停放行为,市区许多小区门口出现通道堵塞、出行不便的困扰,相关部门发布管理规定后,小区业主在微信群纷纷表示支持并引发讨论。
优质运营企业可申请“补位”
城管部门呼吁市民文明骑行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表面上更省力快捷,更方便市民,但在运营维护管理上要求更高,对城市安全秩序挑战更严峻。“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一定要具备相关资质才可申请。”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刘彪平介绍,根据2019年河源市出台的《关于规范河源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申请入驻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应当向市城管执法部门提交企业工商注册资料、总公司授权证明、河源市场运营实施方案、资金风险防控、保险服务方案等申请材料并自觉签订“企业入驻承诺书”。
“此前确定的4家并不意味着能一直获得经营许可。”刘彪平强调,此前发布的4家运营企业均提供申报材料并符合条件,而其余3家未进行申报。在管理过程中,执法部门采取综合考核评分的长效管理机制,并要求运营企业按照不低于车辆投放数量1%的比例配备运营维护人员,旨在通过该考核方式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进而提高管理自觉性,让优质企业能填补空位,不断提升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效率。对于目前市区仍有大量未获经营许可的共享单车的现象,刘彪平表示,8月1日前,未经准入的共享单车企业如不自觉退市,该部门将联合交警部门依法全部进行查扣。
记者了解到,目前交警部门正根据联席会议确定调配的投放指标,统一编排并审核发放符合准入条件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牌号。“运营企业的管理只是一方面,我们也呼吁市民能够文明骑行。”刘彪平说,城市管理需要市民积极配合和参与,尤其是共享单车的管理,希望市民在骑行使用时,能够将车停在指定停放区域,不乱停放、乱丢弃,做到文明骑行、绿色骑行,助力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