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乡村振兴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0731474672B/2022-00109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乡村振兴局 成文日期: 2022-08-22
名称: 东源县上莞镇苏杨村: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8-2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东源县上莞镇苏杨村: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发布日期:2022-08-23  浏览次数:-

  驱车从东源县上莞镇圩镇出发,大约20分钟便到了苏杨村。行驶在村道上,硬底化道路平坦宽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风淳朴,邻里和谐……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苏杨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治理为关键、产业振兴为基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立足实际吹响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号角,因地制宜走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图片




用心用情用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身穿红马甲,手拿扫帚、铲子等工具,分成不同小组对村道路面纸屑、树叶以及两旁的杂草进行清扫和铲除……近日,一场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在苏杨村展开。“我们除了维护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外,还会经常参加村里的保洁行动。现在大人、小孩走在路上看到有纸屑、烟头,都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村民刘志营说。“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村民们思想上得到了根本转变。”苏杨村党总支委员彭伟明告诉记者,去年,该村开展禁毒宣传、卫生保洁、森林防火及送温暖等活动共50多场,村民主动变身“保洁员”“护林员”“管水员”,以实际行动参与家乡建设。


图片


  苏杨村党总支书记刘伟忠说,苏杨村将创新基层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行了村干部包组联户工作制度、优化升级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成立流动党支部、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开展大病补充住院医疗保险项目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等,村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是“直线攀升”。

  “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刘伟忠表示,苏杨村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近年来,一项项措施,一个个项目,全面彰显民生温度:苏杨村道路硬底化、安全饮用水、亮化(路灯)工程均实现全覆盖;村民房前屋后大小鱼塘加装安全护栏;投入330万元改造行政村道6.2公里;投入130多万元改建3座危桥。



推进农旅融合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苏杨村地处山区,气温、湿度适合种植茶叶,至今已有200多年种茶历史。“几乎家家种茶,每户每年种植茶叶少则100多斤,多则3000多斤,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彭伟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该村种植了4万多斤茶叶,按每斤130元计算,通过发展茶产业就有500多万元收入。同时,通过种植水稻、油茶以及务工就业、发展养殖业等方式,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条件好、有奔头,党和政府很关心,政策支持力度也大。只要我们愿意干、用心干,肯定大有可为。”村民彭华生笑着说。


图片


  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才能持续更大力度带动村民增收。今年,苏杨村还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在村里承包950亩山地种植“苏杨红”茶叶,同时搭配种植樱花,建设民宿,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苏杨村‘两委’干部会全力做好服务,用活政策,同企业、村民一道,谋划好产业发展,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的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彭伟明说。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2019年,苏杨村把目光投向了上莞镇仙湖村的茶产业基地,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投入259万元购买了56.88亩茶山,当年实现了收益。“通过近两年的改造,我们计划明年承包给别人经营,每年村集体收入将增加10万元以上。”刘伟忠说。

  “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刘伟忠表示,苏杨村还将积极培育有条件的村民在家乡创业,进一步带动农民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好既有项目的最大效益,探索符合苏杨村实际的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乡村振兴之“花”更加夺目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