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00767345741K/2022-00037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2-05-17
名称: 河源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坚持两个“至上”,科学有序防汛,实现“高效率、零伤亡无事故”目标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河源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坚持两个“至上”,科学有序防汛,实现“高效率、零伤亡无事故”目标

发布日期:2022-05-17  浏览次数:-
  
        汛情就是命令,防御就是责任。5月10日8时到13日14时,我市出现持续强降雨,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面雨量为152.3毫米,中心城区最大降雨量超过60毫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根据市三防指挥部调度指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执行“两定时一及时”工作机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强化科学研判、上下联动、系统推进,坚决打赢防御强降雨这场硬仗,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

        自强降雨发生以来,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采取得力措施应对汛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领导带头冲锋在前。主要负责同志每天靠前指挥,掌握一线情况,现场 办公,精准指导防汛工作;各党组成员奔赴基层实地,调研情况,部署工作;各科室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动本部门人员全天候值守防汛现场,指导片区,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建“应急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等形式,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坚决打赢抢险攻坚战,同时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加强党组织联动。推动局机关党委、各党支部、照明管理中心党支部、垃圾资源化管理中心党支部及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党支部形成党组织联动,构建中心城区城管领域防汛“一盘棋”,凝聚起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图片

  
        二、未雨绸缪,做好充足准备

        局党组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充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提前谋划防汛备汛工作,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

        一是专题研究部署。今年以来,在汛前共召开6次防汛排涝专项工作会议,及时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市委、市政府对防汛工作有关工作要求,研究当前市区防汛排涝存在问题,部署主汛期排水防涝重点工作。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修订《防汛工作方案》《防汛工作应急预案》等,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汛前防汛防风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

        三是建强应急队伍。依托企业建立排水防涝(3支)、城镇燃气(2支)、环卫终端设施(1支)、城市照明(1支)等行业领域专业性应急队伍。多次组织中心城区城管部门及片区维护企业开展排水防涝应急演练和排水防涝培训。

        四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根据汛前专题部署会要求,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梳理了物资储备清单,储备了一批柴油发电机、抽水机、警示牌、挖掘机、推土机、沙包、路灯维修高空作业车、抢险车、防冻服、甲烷检测仪、空气压缩机等。

图片

  
        三、系统推进,高效统筹协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高效统筹市、区两级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实现信息畅通、无缝对接,及时回应群众呼声,确保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一是建立临时指挥部。为应对汛情,局党组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临时指挥部,加强城管执法各领域防汛指挥调度。每天根据雨情变化及时召开线上、线下防汛调度会议,确保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二是建立市、区两级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区域重叠、资源互补、便于协作、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了信息通报、联系沟通、联合会商、协同处置应对等中心城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工作统筹。实现市、区两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密切协作、联防联控,互相补台、及时补位,凝聚防汛工作合力,提高处置应对和联合救援能力,确保险情早发现、快处置。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防汛抢险工作中,全市城管综合执法系统共安排561人值班值守,出动3912人次参与应急抢险,出动各类抢险车辆121台共656车次,储备发电机、抽水泵等防汛设备一批。

图片

  
        四、及时响应,科学有序应对

        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轮流值班、监测预警、堤库巡查、应急处置等,做到责任到位、巡查到位、措施到位,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一)城市内涝方面:市、区两级累计共出动1020多人次、车辆80多台次,全天候加强巡查排查市区109条主次道路、23条街道行道树、69座城市公厕、25座垃圾中转站、4座公园广场以及东埔河文明路社区、光明学校黄子洞河、新江农贸市场门口等易涝点巡查排查,共排查出38处安全隐患,整改完成33处,其余5处已采取设置警戒牌及安排人员值守措施。累计清理井口垃圾345处,掀开井盖90个,设置警示牌120个,排除积水路段24处。辖区路段积水实行“动态清零”管理。加强全市统筹,对全市五县三区易涝点进行了全面排查统计,共排查出31个影响较大的积水点,建立台账、做好标注,结合气象情况做好防御应急措施,为应对接下来的强降雨做好准备。未发生户外广告倒塌、路灯漏电伤人等重大险情,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二)城市照明设施方面:切实加大路灯巡逻检修频次和力度,对5月10日晚间应急处置的4处险情进行了全面细致复查;对应急断电的三个路灯配电箱(东江湾公园2号、龙岭大道、东埔河文明路居委会石桥)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坚决防范漏电、触电事故的发生;对抢修完成的宝源二路火车桥下被倾倒大树挂断路灯线路进行了复查和规整。期间共检查路灯线路及配电控制箱25处,维修路灯270盏,更换、修复破损路灯线路1900米,更换破损灯罩12个,拆除灯杆广告牌3个,解决接线口绝缘老化问题31处,排除安全隐患19宗。确保平均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的同时实现零险情。

    (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方面:督促垃圾填埋场运营单位加强对填埋区域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巡查,对填埋场内截洪沟及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排水畅通,做好填埋区覆盖膜的加固工作,防止被大风吹开撕裂,加强对渗沥液调节库的实时监测。累计出动约118人次开展巡查,转移垃圾场工棚人员6人,发现塌方隐患1处,立即连夜组织人员清理泥浆、淤泥,及时排除风险,并加强监管及调度,安全有序做好城区生活垃圾(约1000吨/天)应急转运。期间,外运灯塔垃圾场渗滤液至船塘镇垃圾填埋场处置共计69吨、外运至市石峽填埋场处置共计255吨,全力保障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符合安全。

    (四)燃气管理方面:切实做好防汛安全工作部署和应急处置准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燃气行业防汛安全工作;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迅速进入迎战状态,提前预置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检查企业13家,出动人员52人次;排查隐患15处,其中整改完成14处,正在整改1处,实现无灾情险情。

    (五)城管综合执法方面:5月11日,到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召开防汛防御专题工作会议,要求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和七个镇街综合执法办,结合近期强降雨情况积极加强对辖区内违法建筑、户外违规广告特别是楼顶广告安全做好排查整治工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处置。经严密排查,汛期未发生违法建筑、户外广告等方面险情。

  
    五、严明纪律,压实压紧责任

    一是及时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按照“两定时一及时”要求,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领导干部在岗带班以及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二是应对有序。与市气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及时关注并传达气象、应急等部门预警信息,及时了解汛期相关舆情动向,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呼声,特别是群众反馈道路积水、下井盖掀起等影响安全的问题,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是督导督促。局领导班子每天奔赴一线督导督促防汛工作,各工作小组恪尽职守,及时上报险情及整改落实等工作信息,确保风险排查及时、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