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节水型城市自评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的通知》(粤建城函[2018]2704号)文件要求,有效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结合市区供水实际,特制定河源市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共供水安全为核心,按照“全面普查、科学配置、中间控制、末端调度”的方针。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为重点,通过对漏损管网的深入研究,合理分配供水额度,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验收的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系统调度的机制,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切实减少“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现象,将公共供水漏耗控制在10%限度内,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的用水质量。
二、目标任务
2019年底前,完成地下供水管网普查工作,建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材质落后漏损管网改造,实现漏损管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2020年底前河源市区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国家标准(10%)要求。
三、主要措施
(一)完成公共供水管网全面普查(2018年12月-2019年6月)。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采取高效快速的普查方法,全面详细地记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情况,如漏损发生位置、管道规格、漏损量、漏损部位等,为建立管网信息系统和管网规划改造做好充分准备。
(二)推进智慧水务建设(2018年10月-2019年2月)。建立管网GIS系统,管网调度系统、水力模型分析系统、DMA分区计量系统、提升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根据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指南,今年我局会同市住建局、市水业集团、市勤诚达水务,对市区分区计量点位置进行现场勘察,并组织分区计量器的安装施工。目前,市水业集团正在紧张安装施工中,市勤诚达水务公司已投入试运行。
(三)完善供水综合信息平台(2019年2月-2019年12月)。基于市区公共供水设施普查情况,升级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整合优化现有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表务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建立指挥、调度、督查供水产销差率的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后台对管网局部调节,改善局部用水压力,保证用水质量。
(四)优化和完善城市管网规划。一是严格按照《河源市中心城区城市给水工程系统专项规划(2015-2030年)》的要求,城市发展到那里供水管网就建设到那里。二是遵守国家有关给排水设计规范,深入调查研究,核实相关资料,合理选择管材;管线设计合理,减少因设计估计不足导致的管线扩容和浪费。
(五)加快老旧管网的改造(2019年1月-2020年底前)。配合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计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有目标,分步骤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从漏损程度、施工条件、使用年限、管材材质等入手,逐步完成老旧供水管网的更新。
(六)强化供水管网维护管理(2019年6月-2020年底前)。利用供水综合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缩短抢修时间,构建供水管网快速抢维修工作体系。实行管网计划巡检制度,建立管网检漏、修漏工作台账。扩充检漏技术队伍,加强管网抢修和维修力度。同时,更新完善《河源市市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增强应对突发性供水事故的能力,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尽量缩小停水范围,缩短停水时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城区供水漏损管控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调度,应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公共供水漏损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任务分解表,落实责任人及各项工作完成节点,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重点督查管控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修编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严把二次供水设备质量关;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实现管道建设一体化监管;加大检漏奖励力度并逐步推广实施;开展报漏有奖活动,鼓励广大市民积极报漏;实行违章用水举报奖励制度。
(三)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计划建立节水综合信息平台,对全市计划用水用户实现远程监控,超计划用水水费回收到位。认真贯彻节水“三同时”工作,推广节水型器具和技术。根据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市节水创建办做好我省第一批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的创建工作。力争在2020年前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Ⅱ级”。
(四)强化宣传引导。每年组织供水企业开展节水宣传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及微信平台等,向市民重点宣传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达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目的。并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网络,结合开展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活动广泛宣传节水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节水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城市供水漏损管控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