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林梓楷 通讯员 程子跞 记者近日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四个持续”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任务(2.5万人)的33.7%,比去年同期上升超过6个百分点,全市稳就业良好势头持续巩固。
在持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方面,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去年以来已为全市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32亿元,为1.6万多户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补贴资金超过2380万元,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约1.24亿元、惠及42632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58万元,为助力企业稳定发展和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在持续优化重点群体服务方面,我市坚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坚决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基本面;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不断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挖潜基层就业空间,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坚持完善就业服务、劳务合作、创业扶持等支持体系,鼓励和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统筹推动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就业。
在持续深化专项职业培训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不断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劳动者稳定就业和转换岗位能力不断增强,技能培训赋能稳就业促增收取得积极成效。
在持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方面,我市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好全市标准化就业驿站、线下线上零工市场、零工咨询处的作用,推动就业服务向镇村、社区延伸,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提供就业需求摸排、人岗匹配、职业指导、能力提升、援助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职引未来”等系列稳就业促发展招聘活动,重点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服务,广泛收集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信息,推动实现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企业稳产达产所需用工的“双赢”局面。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拳,持续推动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行动,充分发挥好政策性岗位招聘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推动更多的“河源阿嫂”“客家菜师傅”走出河源、走进大湾区就业;全力推进2025年标准化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建设工作,规范各站点、零工市场服务清单,组织开展社区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活动,引入多方资源、延伸服务链条,让劳动者在基层真正“看到点”“找到岗”“办成事”“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