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当前行业领域黑恶势力滋生的新动向新特点,我市在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接续开展整治,有效治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领域突出问题。
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就记者提问回答了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成效。
用心呵护“幼苗”成长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市教育局把2022年列为全市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巩固提升年,将常态化扫黑除恶和“护校安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和家校合力教育作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有效联动,让全市学校通过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法治讲堂、“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以及法治教育进校园、扫黑除恶进校园等活动方式,大力宣传普及防欺凌、防诈骗、防性侵害、防暴恐、反有组织犯罪等安全知识和法治知识,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素养和法治素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累计开展防欺凌、防诈骗等安全与法治讲座活动达3万多场次、发放安全宣传手册达400多万份。
另一方面,市教育局联合市公安局等部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升全市学校安全防范水平。截至目前,全市1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均按国家要求与标准安装了校园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并100%接入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配备了专职保安员和防卫器械,设置了护学岗,落实了封闭式管理要求,实现了“护校安园”“4个100%”达标建设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击利用未成年学生实施黑恶犯罪和校园霸凌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成果,开展‘护校安园’‘扫黄打非’‘反诈进校园’等行动,依法整治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行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执法捍卫市场净土
行业乱象是滋生黑恶势力的重要土壤。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按照扫黑除恶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要求,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聚焦民生问题、热点问题,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广告、价格、电子商务等各项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违法经营行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继续加强对易于滋生黑恶势力的行业和场所的监管,摸排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涉黑涉恶违法行为,及时报送并移交公安机关处置。今年以来,该局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案件17宗。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打击欺行霸市、强迫交易等扰乱行业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阻碍执法检查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市场流通领域乱象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对网络传销、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消除风险隐患。
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
黑恶势力的活动,往往与洗钱等经济犯罪相互交织,金融放贷领域是扫黑除恶的重要战场之一。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切实落实部门主体责任,通过联合市各牵头部门共同制定了我市金融放贷领域整治工作方案,且通过建立完善沟通协作、联合整治的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开展行业整治夯实了制度基础,有效形成推进落实整治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我市在金融放贷领域整治工作中共立案4宗、破案4宗,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
此外,该行还组织银行机构、类金融机构,针对“非法高利放贷”“套路贷”“地下钱庄”“暴力催收”等涉黑涉恶涉乱问题开展排查,坚决防范、整治涉及非法金融放贷活动风险问题。今年以来,该行共向相关办案部门移送涉嫌网络赌博、地下钱庄、毒品可疑交易线索7条,协助办案部门开展案件协查调查5次,切实发挥线索移送在打击涉黑涉恶涉乱违法犯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打击“套路贷”、非法贷款、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排查互联网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切实加强互联网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和监管。
(本报记者 梁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