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晓楠 方新苗
“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传递发展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更能体现经济活力……”昨日下午,市几套班子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同走进河源国家高新区,看项目、谈产业、谋发展,近距离感受园区的蓬勃“朝气”和激昂“锐气”,共同为园区实现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建言支招。
产业项目高歌猛进
产业集群“长势喜人”
走进位于市水经济产业园的农夫山泉三期项目,只见钩机穿梭,钻机轰鸣,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本月就能完成场地平整,年底厂房就要动工,计划明年底正式投产。”河源国家高新区负责人在现场介绍说,该项目规划建设18条生产线,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2亿元以上,年纳税不低于4亿元。
发展水经济产业是市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河源立足水资源优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当前,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已建成市政道路13公里,市政管网(包括排水排污管)32公里,平整场地约328万平方米,天然气、电力设施已全部到位。水经济产业项目也是纷至沓来,目前已落户农夫山泉、怡宝等项目,在谈项目有农夫山泉四期、今麦郎天然水、君乐宝乳业、康师傅子公司味全食品等国内知名饮料项目20多个以及中能建电池储能项目,总意向投资额达70亿元。数据显示,1-7月,园区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22.71亿元、10.14亿元,分别比增8.4%、10.43%。
活力涌动的场面同样发生在河源市华益盛模具有限公司和河源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块块精致的汽车模具,一台台先进的制造设备,让与会人员充分感受到河源国家高新区现代工业的强劲“脉动”。
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与模具产业一直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的优势主导产业。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不断拓展电子信息产业新赛道,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同时推动机械与模具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支持头部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升级,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和园区现有模具精密制造产业相互配套,加快产业能级提升。1-7月,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220.6亿元、55.1亿元,分别比增11.7%、12.14%;机械与模具产业产值19.3亿元,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坚定产业发展初心
向千亿级园区挺进
“无工不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内核。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兴市行动,加快培育“五大产业”,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力军,河源国家高新区必须扛起“产业兴市”重任。
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围绕打造千亿级园区目标,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打造,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推动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铿锵前行。数据显示,今年1-7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3.05亿元,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投资42.92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技改投资15.06亿元,同比增长7.37%。与工业有关的经济指标分外亮眼,彰显了河源国家高新区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坚持“项目为王”,河源国家高新区用行动和结果践行初心:成立了全市首个国企招商投资公司,完善招商工具包,建立三大主导产业招商目标库和招商地图,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选商,1-8月已累计洽谈项目48个,新引进项目23个,计划投资总额77.5亿元;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成立了落户动工、在建竣工两个服务专班,每周召开会商督办会,建立工业服务首问负责制和首席解答专员机制,对涉企事项全过程闭环管理,1-8月已投产项目22个,投资额61.5亿元。
“大项目好项目非常多,令人心潮澎湃、信心十足!”不少与会人员在看到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成效后纷纷点赞。点赞之余,大家还立足工作实际,围绕河源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好想法。“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是河源国家高新区重要发展机遇,看准了就要加快干,要迅速打开跨江融合发展突破口,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产业发展能级还不够高,要加快推动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要真心真意、真金白银服务好现有企业,让企业安心扎根、加快发展”“要更加重视人才工作,用好高校科创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这次现场会,不仅是对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成效进行检阅的一场“考试”,更是有力推动园区开启发展新阶段的“动员会”。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殷殷期望,奋力向千亿级园区迈进,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