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集约 > 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工作动态
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促进市场主体迅猛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31 15:30:37 来源:本网 作者: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 默认】  分享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用足用好2020年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个体工商户克服疫情影响、渡过难关、破局发展,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安排1.2亿资金用于给全市个体工商户发放现金补贴。此举是河源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在全省地市中尚属首次。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以“保市场主体”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惠民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经济,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稳住基本盘,打好主动仗,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有力举措显现积极成效。

  一是利民惠企政策,做到应补尽补。根据《河源市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实施方案》规定,凡2020年7月31日前在县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成立、证照齐全、正常经营,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个体工商户,每户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贴。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个体工商户社保卡或银行卡,申报材料收集、审核、资金发放工作由市场监管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

  为尽快把党委和政府温暖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以帮助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顺利渡过难关。9月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刻行动,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全面开展宣传和摸排核查数据。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短信发送等方式广泛宣传补贴政策,并加班加点、逐街逐户上门走访个体工商户,指导个体工商户准备申请材料并现场收集、登记的营业执照、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减少群众跑动。另外,专门派出两个督查组先后对各县区的个体工商户补贴资金发放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将政府的利民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尽力做到不漏一户、应补尽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2万多户个体工商户领取了补贴,补贴发放工作还在进行中。

  数据显示,在市委市政府给予个体工商户发放纾困补贴资金的这一利好政策刺激下,今年9月-11月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305户,同比增长18.08%,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今年1-11月,全市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800户,同比增长3.13%;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26156户,同比增长9.77%。河源市个体工商户在保市场主体中贡献了很大的份额。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便利市场准入。通过进一步精简和优化企业开办的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环节的办理流程,实现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其中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刻章0.5工作日,申领发票0.5个工作日,刻章和申领发票可并行办理。

  同时,为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改革,便利市场主体准营,市市场监管局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此举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如在优化审批服务方面,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批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等材料,改为通过系统直接获取或查询;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核发和延续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重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实行“先证后核”,审批时限也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压减到7个工作日;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不再要求申请企业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等申请材料,审批时限缩减到5个工作日内;优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审批服务,将窗口前移到基层监管所,并实现“一门一网”、一窗通办,便利群众办事。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将大部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事项、第二类医疗器械零售备案事项和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许可事项调整为由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确保放得下、接得住、服务得好;同时,加大市场主体清退力度,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聚焦打造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深入推行“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此举也是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一项举措。通过对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登记备案、计量许可认证、特种设备许可事项办理等政务服务事项持续降门槛、简流程、强管理、优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直通车制度,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特事特办等,并提供“容缺受理”“专人指导”等一系列特惠服务,不断提高审批效能,保障项目“落地生根”,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市局许可注册科吴翠菊供稿)